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3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359篇
系统科学   174篇
丛书文集   365篇
教育与普及   2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4篇
现状及发展   59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97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三七茎叶提取物为原料,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考察流动相组成、配比、上样量和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在此奈件下得到了人参皂苷Rb3,纯度达99.37%.进而以提纯的皂苷单体为标准品,采用外标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测得原料中含有人参皂苷Rb3质量分数为38.25%.同时又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三七茎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72.
盲信号的研究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它连接了神经网络、信号处理、信息论等多个领域[1-2].盲信号分离(B lind Signal Separation,简写为BSS)是盲信号的研究中一个广受关注的方向.在盲信号分离的研究中,1994年Comon[3]提出了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简写  相似文献   
173.
文献[1-3]中提出了从控制系统中提取反映系统能量的特征参数并应用于对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的概念与方法,其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将应用于非线性系统的Gain_Scheduling设计中。笔者针对文献[1-3]中提出的将线性系统的控制量从能量的观点进行分离的控制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给出了动、静特征参数W,V的理论计算方法及将此参数应用于数字控制器时补偿量计算方法,阐述了基于此分离概念下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提供的设计仿真实例显示了此方法的优势及其研究与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将线性系统中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应用于非线性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盲源分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粒子群算法(PSO)及其改进算法和盲源分离算法(BSS),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具有并行性、易实现等优点。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与盲源分离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盲源分离算法。该算法以混合信号的峰度为目标函数,采用独立分量分析的方法,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代替常规的最陡梯度下降法,对瞬时混合的信号进行盲分离,解决了梯度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5.
采集妊娠奶牛静脉血液,从血浆中提取胎儿DNA,利用牛Y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Ylinked gene, SRY gene)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巢式PCR扩增SRY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以牛肌动蛋白(β-Actin)特异性片段的扩增产物作为内参照,对32头妊娠奶牛早期胚胎性别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不同妊娠期奶牛血浆中提取胎儿游离DNA进行胚胎性别鉴定的总准确率为80%,其中1~2月龄、2~3月龄、4~8月龄胚胎性别鉴定的准确率分别为60%、85.7%、92.3%。  相似文献   
176.
为了寻找一种减阻、减振而又不受流动方向限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降低绕流阻力的波状圆柱,并对波状圆柱的平均阻力系数以及表面压力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某低速风洞进行,工作段的横截面尺寸为0.6 m×0.6 m,湍流度小于0.2%.实验中的Re在2.0×104到5.0×104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倾斜度的波状圆柱平均阻力系数小于普通圆柱的平均阻力系数,最大减阻效果可达20%以上;流体在波状圆柱的最小横截面上分离得早,表面压力下降快;波状圆柱表面倾斜度是影响流场的重要参数,其取值大小直接影响波状圆柱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77.
在线增强型复值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二阶统计量,对在线分离复值混合信号法进行了研究.假设源信号是独立的且非常态,信号的伪协方差矩阵能增加约束条件,从而可证明二阶统计量能够完全分离复值混合信号,而且对信号是否平稳不作要求.结合非常态信号的独立性,构造出代价函数,利用梯度下降法推导出在线盲分离算法.通过盲分离算法的仿真试验,发现所提出的盲分离算法能充分利用复值非常态信号的二阶统计量,算法具有鲁棒性好、运算速度快和可在线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8.
旋风分离器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预测温度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选用一个直径为300 mm的切流反转式旋风分离器在常温~973 K的范围内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用粉料为二氧化硅,其中位粒径为10μm;入口气速的变化为12~36 m/s.试验测定了不同入口气速和温度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与压降.结果表明,相同入口气速下,分离效率与压降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气速达到最佳入口气速时,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最高,且最佳入口气速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9.
注入比对水平井筒压降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常湍流N-S方程,数值模拟了水平井筒湍流变质量流场,通过分析轴线压降和孔眼附近三维流线图,研究注入比对水平井筒压降的影响规律及混合压降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存在一个临界注入比,当注入比小于临界注入比时,射孔入流流动形式主要表现为紧贴壁面的附体流动,对主流扰动小,此时混合压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总压降损失近似等于没有孔眼入流情况下的摩擦压降损失;当注入比大于临界注入比时,孔眼入流可以深入主流并在孔眼下游出现低压分离区,引起混合压降损失,该压降损失随注入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从而导致总压降随注入比增大而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80.
以酰氯A对消旋体α-苯乙胺进行柱前衍生化处理,以正己烷和异丙醇混合体系为流动相,在自制的手性柱(DNB-PG CSP)上对其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考察了流动相配比对分离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正己烷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98∶2时,取得了理想的分离效果,分离因子α值达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