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7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460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264篇
教育与普及   8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5篇
现状及发展   50篇
综合类   578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苯丙烷途径在陆生植物木质素和黄酮类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中至关重要,其中一步必需的反应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将底物苯丙氨酸脱氨催化为下游产物。最新研究发现了能够同时催化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脱氨的双功能酶—苯丙氨酸/酪氨酸解氨酶(PTAL),但是对诸多问题,例如怎样精准鉴定PAL和PTAL、植物PAL演化为PTAL其氨基酸序列发生了什么变异、哪些植物类群包含PTAL等,仍属未知。为了探索PAL基因家族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及关键变异,本研究利用PAL氨基酸全长序列构建了陆生植物不同类群系统发育树,比较和分析了PAL和PTAL氨基酸序列并模拟了其蛋白质三维构象。结果表明,以PAL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能够反映已知陆生植物的系统关系,PAL和PTAL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着8个差异位点,其中121和123这两个关键位点非常稳定,可以联合用于准确鉴定包含PAL和PTAL的植物,并且I121L和F123H的关键变异,导致只能与苯丙氨酸结合的PAL演化为也能同时结合酪氨酸的PTAL。  相似文献   
212.
更正说明     
正《科技导报》2014年第4/5期第34~39页刊登的赵卫等的论文"海藻纤维素气凝胶:从绿潮到新材料"中,图1引用了牛建峰、范晓蕾、潘光华等刊登在《海洋科学》2008年第8期第30~33页的论文"青岛海域大面积聚集漂浮浒苔的显微观测"的图3,张晓雯、毛玉泽、叶乃好等刊登在《中国水产科学》2008年第5期第822~829页的论文"黄海绿潮浒苔的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的图4。  相似文献   
213.
<正>沸石分子筛材料因其具备有序的微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高的水热和热稳定性、丰富的骨架酸中心等优异性能,已在工业催化和吸附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狭小且均一的微孔结构虽然在择形催化和选择性吸附等方面表现卓越,但是会限制物质在孔道内的传输和扩散,导致反应系统背压过高或无法催化大分子反应.同时,有序  相似文献   
214.
膜蛋白作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发生胞吞循环以调控其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平衡,或响应外界环境的刺激.单分子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用于在活细胞条件下对单个分子进行观测和研究的新技术,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实现了在纳米和微秒水平上对单个分子的快速实时成像和精确分析.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利用单分子技术,包括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荧光相关光谱、荧光互相关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植物几种重要膜蛋白在质膜上的运动特征以及胞吞途径的研究工作,总结了植物中脂筏微区分布及脂筏参与的胞吞途径对膜蛋白功能的调控机制,展望了植物质膜微区的精确划分以及膜蛋白胞吞之后的去向等方面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15.
用树状分子及炭黑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并对六价铬Cr(VI)进行电化学测定.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方波溶出伏安法(SWSV)等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多种其他离子如Ni~(2+)、Co~(2+)、Pb~(2+)、Cu~(2+)、Cd~(2+)、NO_3~-、SO_4~(2-)、Cl~-等对六价铬离子的测定没有明显干扰,且Cr(VI)的还原峰电流与Cr(VI)的物质的量浓度在4~60 nmol/L和0.06~50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达1 nmol/L.该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16.
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模板分子17β-雌二醇与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3种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考察溶剂乙腈、四氢呋喃、甲醇-氯仿混合液(V甲醇:V氯仿=1:1)等对上述作用的影响。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利用功能单体均聚分别合成3种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3种空白印迹聚合物(NIPs),并通过平衡结合实验研究MIPs和NIPs对模板分子(17β-雌二醇)以及模板分子结构类似物(雌三醇)的结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MA与17β-雌二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另外2种功能单体的强;乙腈更能够强化MMA与17β-雌二醇的作用;以MM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MIPs对模板分子具有最大的结合量(46.05μmol/g);在对17β-雌二醇和雌三醇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结合实验中,由MMA合成的MIPs对17β-雌二醇具有较大的选择性结合量(40.27μmol/g),而对雌三醇的结合量仅为16.57μmol/g。  相似文献   
2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分子磁体(SMMs)体系被探索出来,尤其关于Dy、Ho、Er等稀土离子组装而成的SMMs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目前对Yb的系统性和比较性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为探究Yb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磁弛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合成并表征了两种氰基桥连3d-4f一维链状配合物{[Yb(TPPO)4][Fe(CN)6]}(H2O)(简写为1YbFe,其中TPPO为三-(N,N-四亚甲基)磷酰胺)和{[Yb(TPPO)4][Co(CN)6]}(H2O)(简写为2YbCo).粉末X线衍射表明两种化合物均有较高的纯度,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两种化合物局部配位几何结构均为八面体(Oh)构型.磁性研究证明零场下配合物1YbFe和2YbCo存在量子隧穿(QTM)效应,交流磁化率不表现出频率依赖性.在外加2 kOe直流场下,...  相似文献   
218.
分析2008—2009年白城市沙门菌流行特征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发现沙门菌的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6~9月份高发,患者年龄多为18~40岁,男女比例为2∶1,肠炎沙门茵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型。得出的结论是2008—2009年白城市沙门菌的流行具有性别、年龄和季节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19.
针对水产品中隐性孔雀石绿(leuco malachite green,LMG)残留的问题,建立了鱼肉中LMG的分子印迹仿生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以LMG为模板分子,在p H=8. 5的Tris-HCl介质中,多巴胺(dopamine,DA)经氧化自聚合4 h即可在微孔板表面形成聚合物膜,经V(甲醇)∶V(乙酸)=9∶1混合溶液洗脱模板分子后,形成LMG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embrane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以LMG-MIP膜为仿生抗体,建立了鱼肉中LMG残留的仿生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为5. 18μg/L,检出限达0. 03μg/L。利用隐性结晶紫和孔雀石绿这2种LMG的结构类似物进行方法的特异性试验,交叉反应率为21. 3%。实际样品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方法的回收率为71. 8%~73. 5%,RSD≤4. 2%。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用于鱼肉中LMG残留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220.
正体与斜体     
《实验动物科学》2014,(4):17-17
<正>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