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报导了K「Fe(ida)2」.3H2O(ida^2-=氨基二乙酸根)配合物的合成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测定,具体结果如下: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a=18.765(3)A,b=10.447(3)A,c=15.645(2)A,v=3067(1)A。单位晶体的分子数为8,Dc=1.78g.cm^-3,Do=1.72g.cm^-3μ=1.314mm^-1,F(000)=1688.对于2767个独立  相似文献   
22.
在[1]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以FEπ-Edeloc环-∑/i=1(2nβ-RE)/Ni+3√n-0.1∑πe-6/6对辐射多烯分子,轮烯等系列分子场效应能计算;阐述“π对称性”的普遍性。提出一种新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判据△Fd5E,该判据也适应芳香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23.
叶开其  吴英  张红雨  叶玲  于景生  杨光第  王悦 《科学通报》2004,49(20):2053-2056
合成了1,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铜(Cu(bpb))配合物, 以该配合物为基本构筑基元(building block), 通过分子间配位键及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用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获得了配位聚合物的单晶结构, 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在Cu(bpb)晶体中由于分子间一维无限伸展的弱配位键相互作用, 形成了一维分子柱(molecular column), 许多一维分子柱沿同一方向取向、排列构成三维网络晶体, 分子柱之间有氢键相连, 这些氢键沿晶体学bc平面无限伸展. 以Cu(bpb)为构筑基元, 通过分子间一维配位键作用结合二维氢键作用, 形成了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24.
以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MgAl-LDH)为主体, 以草甘膦(Glyphosate: GLY)为客体, 通过控制反应pH值, 由共沉淀法组装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GLY插层MgAl-LDH缓/控释材料. 考察了该缓/控释材料在Na2CO3溶液中的缓释性能, 其缓释历程为客体阴离子与介质中CO32-的离子交换过程, 客体阴离子在插层化合物层间及晶粒间隙的扩散, 即粒内扩散过程为释放速率控制步. 低pH合成GLY插层产物较大的层间距、层间客体GLY阴离子单层垂直的定位方向及较高的堆积密度使其较高pH合成材料展示出更为显著的缓释能力, 其原因归结为超分子结构对释放速率控制步的影响. 该研究指出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农药缓/控释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5.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和B3P86等多种计算方法,采用6-311g(d,f)、6-311++g(d,p)、6-311++g(3df,3pd)和aug-cc-pvdz多种基组分别对BF、BCl分子结构进行几何优化,选用最优基组对BF和BCl分子的几何结构、光谱特性进行进一步计算.计算结果表明,BF和BCl分子平衡核间距分别为0.126 26 nm和0.171 54nm,谐振频率分别为1 410.44 cm-1和838.06 cm-1,BF、BCl分子的平衡间距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6.
使用SAC/SAC-CI方法,利用D95++**、6-311++g**以及cc-PVTZ等基组,对HD分子的基态(X1Σ+g)、第二激发态(B1Σ+u)和第三激发态(C1Π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通过对3个基组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cc-PVTZ基组为三个基组中的最优基组的结论;使用cc-PVTZ基组,利用SAC的GSUM(Group Sum of Operators)方法对基态(X1Σ+g)、SAC-CI的GSUM方法对激发态(B1Σ+u)和(C1Πu)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电子态的完整势能函数;从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1Σ+g)、第二激发态(B1Σ+u)和第三激发态(C1Πu)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e, αe, ωe 和ωeχe),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7.
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基组,对AlF基态X1∑+的平衡结构进行优化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出B3P86/6-311++G(3df,3pd)基组为最优基组;然后对AlF基态X1∑+进行谐振频率及单点能扫描计算,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  相似文献   
28.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宇航中心科学家不久前于小行星的陨石样本中发现了氨基酸异缬氨酸,且其在富碳样本中绝大多数以左旋形态存在。鉴于氨基酸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和地球上的"左型氨基酸之谜",该研究小组认为极可能是小行星岩石将生物原材料带到地球,成为了一项佐证"地球生命起源于太空"的新证据。生命的产生、存在和消亡无不与蛋白质有关系,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就是氨基酸。据领导此次研究的戈达德宇航中心科学家丹尼尔·格拉文于报告中描述,他们研究的着眼点是氨基酸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9.
《世界科学》2012,(3):64-64
遗传学从二十世纪初就已成为生物学领域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吸引了众多生物学家投入研究。DNA是如何遗传的。一其分子结构是破译遗传密码的关键。前后40年间。生物学家提出了很多结构模型:但都不成功。直到1953年才由沃森和克里克给它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30.
硝酸钆与多孔硅爆炸反应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第一原理计算的DMol3程序,对硝酸钆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探讨了硝酸钆与多孔硅爆炸可能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硝酸钆的几何结构及Mulliken布居分析,推知硝酸钆易于热解产生NO2气体及含能较高的不稳定中间体;且由前线轨道分析得知硝酸钆分子LUMO主要由钆原子5d轨道组成,因此钆原子易接受配体,这2个因素可能是促成硝酸钆与多孔硅爆炸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研究硝酸盐与多孔硅的爆炸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