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81篇 |
免费 | 277篇 |
国内免费 | 66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09篇 |
丛书文集 | 447篇 |
教育与普及 | 104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29篇 |
现状及发展 | 75篇 |
综合类 | 103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210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562篇 |
2013年 | 443篇 |
2012年 | 512篇 |
2011年 | 575篇 |
2010年 | 531篇 |
2009年 | 595篇 |
2008年 | 783篇 |
2007年 | 667篇 |
2006年 | 543篇 |
2005年 | 525篇 |
2004年 | 476篇 |
2003年 | 493篇 |
2002年 | 467篇 |
2001年 | 448篇 |
2000年 | 378篇 |
1999年 | 361篇 |
1998年 | 298篇 |
1997年 | 271篇 |
1996年 | 288篇 |
1995年 | 237篇 |
1994年 | 242篇 |
1993年 | 195篇 |
1992年 | 189篇 |
1991年 | 161篇 |
1990年 | 149篇 |
1989年 | 123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7年 | 5篇 |
1948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码分多址(CDMA)信号的检测常会遇到使用相同载波频率的系统用户的干扰(信道内干扰),或是遇到使用相近频率的用户的干扰(信道间干扰)。提出了采用两阶段检测器,这个检测器并不复杂,但能消除大部分的信道内干扰和部分的信道间干扰。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8,(2):52-56
基因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技术。基因治疗是当代医学和生物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试图从基因水平调控细胞中的缺陷基因表达或以正常基因矫正、替代缺陷基因,达到治疗基因缺陷所致的遗传病、免疫缺陷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所致的肿瘤等疾病,即与基因相关的疾病。
根据临床统计,25%的生理缺陷、30%的儿童疾病和60%的成年人疾病都是由遗传病引起的。而人类遗传病大约有5000种,大部分是单基因缺陷造成的道机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的平衡系统。每一个基因对机体的正常功能的影响都是复杂的,任何一个基因的变化都会导致多种症状的发生。由于这些疾病病因复杂而且发生在遗传物质水平,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很难达到根治目的,而且价格昂贵周期长。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更好的、更彻底的遗传疾病治疗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遗传病的分子机理的深入了解以及许多遗传疾病分子模型的建立,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超乎预想的发展和后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计划的提出,使人们自己的遗传背景和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些都使人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基因治疗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医疗技术,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前景,但是,它还需要解决许多基础研究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才能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总而言之,基因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它将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正确地判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螺旋结构并进行直观地描述,进而有效地分析其螺旋结构和光学活性的关系,根据立体化学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易于操作的判定有机化合物分子螺旋结构的方法,并用分子模型建造软件Weblab-ViewerPro.4.2作为工具,给出了一种分子螺旋结构三维图形表示的新方式。通过实例介绍了存在多条螺旋线的复杂有机分子的三维模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将有益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有机分子的螺旋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5.
化合物溶解度问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意义。但到目前为止,还滑统一定量的为衡量各种物质的溶解能力。通过一些基本假设的实验事实,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物质溶解本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7.
8.
自然界中存在着数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由于其结构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很多的物理变化,比如物质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变化,化合物的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溶解度的大小等物理性质,并不涉及化合物分子结构上的任何改变,因此人们会自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物理变化是通过什么“力”的作用来实现的?物质的分子结构是如何影响分子的这类物理性质?它们之间存在一些什么样的规律。这就是本文将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数理科学部和化学科学部组织的学科交叉重大项目“生命科学中的单分子行为研究”的论证会于2003年1月19~21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8个单位的12位申请者参加了答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