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43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近年来,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和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地铁建设不断加快了建设步伐.盾构法隧道施工在地铁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笔者通过不断摸索与总结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就土压平衡式盾构为例,对隧道掘进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及如果问题采取的对策谈一些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2.
出行链与出行方式相互影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建立递归联立离散选择模型,从出行链至出行方式和出行方式至出行链2个方向,重点分析了工作出行链和出行方式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模型通过直接量化出行链和出行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了行为机制对预测分析的指导.分析结果表明,出行链至出行方式的影响模式在工作出行决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出行者首先根据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将一日的活动和出行组织成以出行链为单位的片段,然后在出行链各种性质的约束下考虑选择何种交通方式.研究结果对出行需求预测和管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上海世博会出行方式选择意愿的建模与场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客流来源广泛、背景差异大的特点,设计了两阶段递进式的SP(stat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世博客流出行方式选择意愿调查,多层次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效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描述本地、外地住宿、外地一日游等不同类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多项Logit模型;利用这些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对比了多种交通管理措施和政策的组合场景实施效果,针对性地给出了世博交通管理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4.
停车泊位有限供给条件下最佳停车泊位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城市中心区的合理停车泊位数量,使之既能满足基本出行需要,又能抑制过量出行造成路网拥堵,首先对停车泊位有限供给条件下驾驶员出行行为进行了分析,划分了不同驾驶员属性以反映不同驾驶员的出行意愿与决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最佳泊位规模优化模型,以使得在道路网络最大容量允许范围内可满足的停车总需求最大并做到泊位利用最大化.介绍了模型求解算法,数值算例表明,通过该模型的优化可确定城市中心区的最佳停车泊位数量,为停车需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为分析高速公路出行距离特征与快速准确地计算高速公路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矩阵,通过统计收费数据探寻不同车型的出行距离特征,并结合收费站点区域的联系强度构建OD估算模型。根据车型分类标准对收费数据进行分车型整合处理,利用频数分析和曲线拟合建立出行特征函数,并利用空模型法模拟客车和货车距离衰减规律;根据收费站不同行车区间内出行概率与节点间的联系强度,建立基于驾驶员出行特征的OD估算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客、货车出行距离区间分别集中在50~150 km与100~300 km;距离衰减系数分别为1.08和1.205,不同于默认值2,随距离的增加有显著的衰减趋势;客车和货车最佳拟合函数分别为对数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OD估算结果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66.
以公交IC卡数据为基础,结合公交站点周边土地类型及乘客时空转移序列构建隐马尔可夫模型对乘客的出行目的进行识别,继而实现完整乘客公交出行链的提取。采用石家庄某一工作日的公交IC卡数据来实现模型,并与同日期的公交乘客出行调查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际调查结果较为吻合,工作日公交乘客出行链以通勤类出行链为主,总占比达81.87%,通勤活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本文模型为公交IC卡数据的深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出行者在整个出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验证出行幸福感量表的适用性,分析天津市私家车车主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过程中的感知体验和主观幸福感,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确定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SEM-Logit整合模型。结果表明,选取感知易用性(PEU)、感知有用性(PU)、不愉快-愉快(U-P)、情绪终止-激活(D-A)维度作为出行体验的四个维度,其对出行幸福感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4、0.20、033、0.23,对出行幸福感的解释程度达55%;整合模型优度比传统的Logit模型提高了0.182,出行幸福感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8.
<正>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不仅仅是一个休息的场所,更成为集工作、休息、娱乐、生活一体化的场所,人们通过互联网、电话、电脑打破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户进行远距离的商业交流、远程服务、情感交流;同时在信息化的引导之下,人们获取到的交通信息也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信息的指导改变着人  相似文献   
69.
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不仅仅是一个休息的场所,更成为集工作、休息、娱乐、生活一体化的场所,人们通过互联网、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自动驾驶车辆投放对路网流量演化的影响,建立了包含传统车辆和自动驾驶车辆的混合流量日变模型。分析两类流量不同的演化目标,采用前景理论描述传统车辆出行者的出行行为,以路径前景值最大为目标建立传统车辆流量日变模型,以路径的边际阻抗最小为目标建立自动驾驶流量日变模型,最后通过算例模拟路网混合流量的逐日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传统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流量达到稳定的时间及演化的趋势显著不同,两者相互影响并构成混合流量演化;自动驾驶车辆比例越高,系统总时间就越少,不同比例下路径流量演化为不同的稳定状态;流量转移阈值影响混合流量的稳定条件,且其稳定状态不同于无阈值情况;自动驾驶车辆会影响短期事件发生前后的流量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