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比例模型稳态激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土桩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1/2比例框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弹性范围内的顶部稳态激振试验.对比了忽略重力加速度模拟模型、部分考虑重力加速度模拟模型、考虑重力加速度模拟模型3种工况下顶部机械激振的模型动力反应情况,发现结构顶部速度响应与底部速度响应存在较大不同,并且随着所考虑的重力荷载的增加,模型的基频逐渐降低,频率的变化基本符合相似规律.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所建有限元计算模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通过计算,发现结构的频率、加速度响应随土层弹性模量的变化基本呈指数函数变化,提出了通过制造基于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人工地基达到减震效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多高层建筑采用铅芯橡胶垫进行隔震后的结构减震效果,试验对一1:16小比例尺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水平和竖向两向输入地震波的振动台试验;试验中地震波输入和模型结构尺寸采用统一试验相似比设计,以尽可能反应真实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对模型结构上部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隔震结构模型无论加速度还是层间位移反应都得到减小,因此证明该隔震技术对高层建筑同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公布了新一届主席副主席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当选该学会主席.这是我国科技界的又一重大要事,也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征 《科技资讯》2006,(28):72-73
本文主要通过对隔震支座的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隔震层刚度和隔震层阻尼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等几方面的分析,研究了隔震技术在钢结构跃层加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扼要介绍了对一个带有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减震台进行不同位置天然地震波的观测,根据减震台的结构设置建立了一个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然后输入观测到的天然地震加速度波形,计算减震台台面的地震响应,并把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用流变方法制备的铝-石墨材料的减磨性能、减震性能及工艺性能进行了 测试,找出了石墨含量对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选用这种材料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岩 《科技咨询导报》2010,(32):37-37,39
本文对"隔震"与"减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说明,对结构抗震设计和隔震设计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银才 《太原科技》2012,(2):95-96,99
分析了爆破震动产生的来源,介绍了爆破震动影响因素及减少爆破震动的主要措施,为相关的爆破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防滑凸榫挡土墙。通过对比其他方案,可以看出防滑凸榫挡土墙具有断面工程量少、防滑效果好、工程占地少、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灾害的原因既有天灾也有人为抗震观念薄弱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理性的来思考地震灾害。既然地震不能避免,地震预报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我们就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何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水平上,以此提高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质量,来避免灾害的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