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9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21.
目前现有覆冰监测系统覆冰厚度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不能满足电网防冰抗冰实际需求的现状。基于现有拉力值反算覆冰厚度计算模型,提出拉力值质量控制方法,建立综合考虑线路设计冰厚、垂直档距、垂直荷载、水平应力等随覆冰厚度变化因素,同时提出杆塔高差系数对模型进行优化,减小模型参数过多造成计算结果不准确,并定量研究模型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建模型标准覆冰厚度结果与人工观冰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4.09%,使原有模型计算准确度提高61%,更加接近于真实水平。同时,垂直档距随覆冰厚度呈非线性变化特征,在覆冰厚度为0~10 mm时垂直档距与覆冰厚度为二次函数关系,在10~40 mm时垂直档距与覆冰厚度为一次函数关系,覆冰厚度每增加1 mm,导致垂直档距减小约0.04 m。所得结论能够提升电力部门监测系统覆冰厚度计算准确性,同时能够为电力部门线路防冰、抗冰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2.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与冰的电阻特性差异实现电力输电网线路与塔架覆冰厚度自动检测的新型覆冰厚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空气与冰的电阻值具有明显的数值差异,将被检测物体表面空间划分为空气、冰两种具有不同物理特征的区域并将其切割为多层空间,对各分层的电阻值进行检测,并根据其数值差异来综合测定电力输电线路与塔架表面覆冰厚度,从而实现在恶劣的野外工作环境下对电力输电网覆冰厚度变化进行自动连续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3.
2.45 GHz不同条件对冰复介电常数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谐振腔微扰法在微波频率2.45 GHz下对冰的复介电常数的进行了测量,着重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杂质金属离子(Na+, K+ ,Ca2+)和不同平均输出功率微波加热二次去离子水至沸腾后结成冰的复介电常数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冰的复介电常数的实部与杂质离子浓度成线性关系,而虚部则成非线性关系,并且不同平均输出功率的微波加热后的冰的复介电常数实部不同.  相似文献   
624.
针对黏土块在管道中随泥浆运移时易溶崩破碎的特点,以扬州瘦西湖黏土为研究对象,室内试验与现场施工情况相结合,对黏土块的溶崩破碎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黏土块的溶崩破碎程度与黏土块浸泡的泥浆密度、浸泡时间、外加水流冲击及切削作用等关系紧密。黏土块在排浆管中运移时不会完全溶崩破碎,经过流水搬运和相互间的反复翻滚摩擦、碰撞,一部分溶崩后变为泥浆,一部分形成圆浑状的黏土块排出。对黏土块的室内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结果做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了结果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625.
20年前,我们或许不懂什么叫信息化,但世界照常运转,生活同样不乏喜乐悲欢。20年后,我们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时候,却无形中平添了许多桎梏。如果人生的一切体验与感悟,都不过是冷冰冰的技术,那么,这一切又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626.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冰中δ18O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14日-2005年3月7日,在天山乌鲁小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分析了其巾的部分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中的δ18O.结果表明:表层雪样品的δ18O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与月平均温度关系密切.粒雪坑样品中的δ18O在9月底至次年6月初变化较小,升华对雪坑1 m以下雪冰中δ18O的影响不超过-2‰,整个雪坑都较好地保持了δ18O的季节变化特征.但6月初-9月底融水对雪冰中δ18O的影响巨大,冬季形成的δ18O低于-30%的中、细粒雪层,经过夏季融水的改造,可成为δ18O-11.6‰的粗粒雪和冰片层.融水可使雩冰中δ18O的改变最>60%.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形成的低δ18O雪层经过夏季融水的改造,其内的δ18O可以完全被平滑.  相似文献   
627.
凤凰县的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受其自然条件影响,凤凰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是崩岗.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概述了凤凰县的基本情况及水土流失现状,对崩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崩岗的危害,提出了崩岗的防治措施,最后为凤凰县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28.
讨论了在正极性雷云作用下避雷针流注形成过程,对从电子崩出现到流注形成的整个初始放电过程进行了分析。使用含电子、正离子、负离子的连续方程对雷电下气体的放电过程建模,通过耦合泊松方程求解空问电荷对电场的畸变影响。采用变量耦合计算得到了整个过程中电子浓度、正离子浓度、电子热能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电子浓度、正离子共同作用下对电场的影响。通过分析还得出在电子浓度高的区域电子热能并不高,两种的分布趋势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29.
为了改善金刚石线锯切割中切割液的润滑冷却效果,提高工件切割质量,利用静电喷雾供液方式替代传统浇注供液方式,并对静电喷雾供给的切割液荷电液滴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仿真研究了不同电压下荷电液滴的吸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切割液浇注供给方式和静电喷雾供给方式的金刚石线锯切割试验,以切割后的崩边宽度和表面粗糙度作为切割质量的评判参数.结果表明:与浇注式供液方式相比,静电喷雾式供液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崩边宽度和表面粗糙度;当荷电电压为-6 k V时,崩边宽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值,分别为44.78μm和0.409μm.  相似文献   
630.
根据神农架三宝洞一支长610 mm石笋的7个230Th 年龄和355个δ18O数据, 将该洞石笋季风记录延伸至深海氧同位素8阶段(MIS8). 虽然230Th年龄在该时段的误差达3~4 ka, 但根据石笋剖面δ18O的波动幅度(3.4‰)以及沉积速率的相对稳定性, 获得了284~240 ka BP连续的东亚季风气候记录. 石笋δ18O记录的岁差旋回与北半球65°N太阳辐射能量曲线类似, 这进一步支持了轨道尺度太阳辐射直接控制亚洲夏季风变化的假说. MIS8至少存在6个千年尺度的夏季风增强事件(振幅>0.5‰, 持续时间>1 ka), 叠加于轨道尺度的季风气候旋回之上. 邻近冰消期的3个显著的夏季风减弱事件大致可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对比, 说明此类全球性特征的千年尺度事件持续发生在更老的冰期气候边界条件下. 与最近两次冰消期相似, 倒数第三次冰消期也表现为两个阶段的变化过程, 即阶段1为夏季风减弱时期(约250~244 ka BP), 此时期南极温度和CO2浓度缓慢上升; 阶段2(244 ka BP附近)为夏季风快速增强时期, 与CH4浓度突变同步, 南极温度和CO2浓度则达到最大值. 北半球高纬度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有可能触发了冰消期的开始, 而南半球温度变化则是终结东亚季风倒数第三次冰消期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