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8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01.
以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我国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样地土壤线虫群落对施肥量变化的动态响应模式.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种施肥处理,分别为N1:50 kg N·ha~(-1)·yr~(-1), N2:100 kg N·ha~(-1)·yr~(-1), N3:150 kg N·ha~(-1)·yr~(-1)及N4:300 kg N·ha~(-1)·yr~(-1).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生物量显著增加,但土壤pH值显著下降.土壤线虫的种群密度在冬小麦拔节期达到峰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线虫的数量显著增加,但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施肥量的变化对食细菌性线虫没有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杂-捕类线虫的相对数量,N2处理显著提高了植食性线虫的相对数量,而N4处理显著降低了食真菌性线虫的相对数量.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对施肥量变化的响应并不相同.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线虫群落趋向简单化.以上实验结果对于寻求我国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区最佳施肥方案及田间虫害防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基于GF-1卫星的县域冬小麦面积提取及年际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及年际变化监测,可为农业经济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自2013年我国首颗高分卫星发射以来,高分一号卫星数据以其高分辨率的优势成为了我国农业遥感监测的主要数据源之一.本文以高分一号卫星携带的16m空间分辨率的宽视场(wide field view,WFV)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开封县为例,采用Google Earth(以下简称GE)0.3m遥感影像为样本辅助数据,加上人工目视解译选择样本控制点,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并利用样本点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和年际变化监测.实验数据表明:采用冬小麦生长周期内的11月份到翌年4月份间的一幅高质量GF-1/WFV影像,利用本文给出的处理流程提取冬小麦面积均可达到农业使用的标准,且1月份为开封县冬小麦提取的最佳时像.同时,采用2013年12月29日、2015年2月25日及2016年2月20日的开封县GF1/WFV数据,面积提取精度均达到95%以上,kappa系数均大于0.96,种植面积提取的数据均略小于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但两者呈现出的波动趋势是一致的.结果表明以GF-1/WFV影像为主要数据源,GE影像为辅助数据进行县域尺度上的冬小麦面积提取及年际变化监测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3.
研究UV-B和不同浓度ABA对冬小麦幼苗的影响,评价冬小麦幼苗对UV-B辐射增强的耐性.探讨ABA与UV-B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冬小麦120品系做为试验材料,冬小麦幼苗用浓度分别为0.1、1.0、5.0和10.0μmol.L-1的ABA和强度为20μW.cm-2的UV-B进行复合处理,并测定测量株高、干重、荧光、叶色、电导率、丙二醛(MDA)和类黄酮等生理指标.结论为UV-B处理组的冬小麦幼苗株高、叶色、干重、PSⅡ的电子传递(F0)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都受到抑制,而MDA、类黄酮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都增加了.ABA处理组的冬小麦的干重、Fv/Fm以及叶色值随ABA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为1μM时达到最大值.UV-B和ABA复合处理组的冬小麦株高、干重、Fv/Fm和叶色也受到抑制,但是抑制程度比UV-B处理组的低.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究不同水氮条件下生物炭施加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某灌溉试验中心站2019—2020年进行的田间试验为基础,在优化水氮和优化80%水氮条件下,设置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0、20、40 t/hm2,测定土壤氮磷含量、容重和含水率以及冬小麦产量.结果表明:在2种水氮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5.
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对象,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漫灌、喷灌)和施氮水平对土壤NO3^- -N的时空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漫灌方式相比,喷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NO3^- -N向土壤深层的累积;玉米季土壤深层累积大量NO3^- -N,漫灌方式和高施氮量(400kg·hm^-2·a^-1和600kg·hm^-2·a^-1)均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NO3^- -N的淋洗,当施氮量在200kg·hm^-2·a^-1以下时,土壤中NO3^- -N的淋洗量与不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合理灌溉和科学施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6.
为给有机肥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盆栽条件下以强筋类型郑麦9023和中筋类型豫麦49-198两种冬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有机肥对两种冬小麦品种产量与籽粒淀粉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两种冬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提高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支链淀粉和淀粉支/直比例;降低了淀粉粒总量,且B型淀粉数量与体积减小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处理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这两类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增温对苏南地区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候变暖对江苏南部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运用WOFOST模型模拟1980—2010年南京不同增温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0~2℃,增温使冬小麦发育期提前。出苗-开花期和出苗-成熟期增温,提前了冬小麦的开花期,但对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影响较小;提高了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延长,冬小麦产量增加,以出苗-开花期增温2℃产量提高最大。开花-成熟期增温缩短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缩短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降低产量,以增温2℃减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0.
利用扬花期冬小麦实测冠层高光谱数据与同步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分析350~1 000 nm波段范围内冠层反射率与LAI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在蓝波段、红波段、绿波段及近红外波段选取光谱特征波段,并用其计算6种被广泛应用于植被LAI反演的植被指数.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扬花期冬小麦LAI反演模型并进行真实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6种植被指数与冬小麦LAI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NDGI和EVI反演模型效果较好,拟合方程决定系数R~2均高于0. 6,分别为0. 634和0. 623.最后通过精度验证,得出结论:EVI反演模型R~2最高,为0. 779,故选取EVI为自变量的二次模型为扬花期冬小麦LAI最佳反演模型.研究可为作物长势监测及产量估算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