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46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570篇
系统科学   727篇
丛书文集   1316篇
教育与普及   120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81篇
现状及发展   117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28824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686篇
  2014年   1596篇
  2013年   1509篇
  2012年   1915篇
  2011年   2264篇
  2010年   2300篇
  2009年   2692篇
  2008年   2974篇
  2007年   2769篇
  2006年   2118篇
  2005年   1612篇
  2004年   1382篇
  2003年   1152篇
  2002年   947篇
  2001年   940篇
  2000年   757篇
  1999年   547篇
  1998年   385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张敏  赵彬强 《科技信息》2006,2(4):96-97
社会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发展,导致快速城市化地区小城镇交通问题突显.以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办为例,对道路、停车和公交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交通综合整治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2.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着“东部”与“西部”的差距,文章利用聚类分析对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共28个样本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3.
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要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系实际,分析管理育人德育功能的内在要求,指出应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4.
环境意识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19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普遍的环境宣传教育,公众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环境宣传教育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5.
发展远程教育事业,应用是关键.本文就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进行简单说明,并阐述如何更好地激励教师主动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国际环境争端的日益频繁,目前国际环境法中解决国际环境争端的机制已经明显落后,对如何完善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机制,学界研究非常有限。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即建立和健全国际环境合作组织、成立国际环境责任基金组织和完善国际环境诉讼体制。  相似文献   
117.
汉民族是农业民族,人们世世代代以农为业。农业以土地为本,作为心理的一种沉积,人民重视土地,安土重迁,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特殊公建的殡仪馆建筑,体现着对人的关怀:死者的安息,生者的哀思,所以较之物质功能,其精神功能更为重要。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各有区别,这是殡仪馆建筑设计应该区别对待的。  相似文献   
118.
一、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 信息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强大动力源.工业革命催生了企业的出现,信息革命促进了现代企业的兴起.它使现代企业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环境、所采用的范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9.
当前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是困扰我国公路交通的严重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车辆超限超载运营的危害,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0.
孙跃杰 《科技信息》2007,(32):144-145
本文以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中一普通民居为例,探讨构成历史风貌区的大量非文物性建筑遗产,在保护和更新方面面临的两难选择,提出应同时考虑历史地段风貌的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从而积极地将建筑遗产保护纳入到现代物质生活中,改善人居环境,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