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01.
利用2017年10月高分二号(GF-2)0.8m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地理国情数据获取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的房屋面积和分布,结合采暖面积、燃煤量抽样调查等手段,估算得到了石家庄市2017年农村居民燃煤总量,采用环保部指南推荐的排放因子测算了居民燃煤产生的SO2、NOx、CO和PM2.5等污染物排放量,为科学制订石家庄市清洁取暖方案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石家庄市2017年农村居民散烧燃煤量约为214万吨,其中燃煤量最大的是赵县,约29万吨,其次是无极县,约26万吨。居民散烧产生的SO2、NOx和PM2.5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从西到东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可从东向西逐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其中无极和赵县因燃煤量大、燃煤结构中原煤占比高,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区县,可优先部署“双代”工作;位于西部山区的平山、井陉和赞皇西部地区则应继续推广清洁型煤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农户生活消费指标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主要是从食品、衣着、居住等8个指标来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本文选取了1978~2002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这8个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得到第一主成分,根据这一主成分可以得到居住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这两项指标的系数最大(达到了0.997),提示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更倾向于这两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完善几项服务性消费提出了措施及建议,为促进农民消费及完善其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利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研究了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变化趋势;提出了提升陕西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的对策,首先要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其次应引导合理消费,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还应在农村开展信用消费,向农民发放消费贷款。  相似文献   
104.
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村居民消费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5.
基于2006--2012年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序列矩阵并聚类,构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聚类模型,以此对山东省17城市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分为5个层次,并且区域消费水平很不均衡,有10个的城市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106.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重庆市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远大于人均总建设用地量,存在“两栖占地”现象。本文采用2001—2010年重庆市的人口及用地数据从建设用地内部研究城乡之间用地转化,通过测算近10年重庆市城镇化(PUI)、土地利用非农化(LUNI)及二者协调指数(LPUH),分析区域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的时间演变特征;通过计算2010年重庆市各区县的PUI、LUNI和LPUH,分析指数间关系,并结合区域特征将重庆市各区县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区,以研究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发展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近1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非农化水平低,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合理;②重庆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发展空间差异显著,且协调发展区少,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107.
运用固定参数协整理论分析福建省1978~2008年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而通过改进的变参数协整模型分析得出: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均衡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过程,边际消费倾向经历了上升-震荡-下降-上升的阶段式特征.  相似文献   
108.
<正>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村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尤其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9.
农村居民收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且其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故本文引入似第三产业的概念,通过改善农产品生产、消费体制,满足社会各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通过对似第三产业经济理论分析,证明其在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以《中国统计年鉴2008)提供的2007年各地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数据为背景材料,对我国31个省、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按照消费结构将其分为5类,在各地区分类的基础上,将各类地区的指标进行系统的比较,总结出各类地区消费结构的差异及其成因,最后就如何促进我国农村居民合理消费,以此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