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33篇
教育与普及   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0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农作物种子必须具有一定规定标准的纯度。净度、含水量及发芽率。否则不能称为种子或不能称为合格种子。因而生产种子就要求有特定的程序和生产技术,现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自变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自交作物包括小麦。大豆、水稻、谷糜等。由于这些作物几乎是自花授粉或天然杂交,其杂交率较低,所以它们的种子生产技术比较简单,但仍比相同作物的粮食生产技术复杂得多。门)相同作物不同品种不能相邻种植水稻、谷物虽属自交作物,但是,它们的天然杂交率是相对较高的,如果不同品种相邻种植,容易互相串粉,造成生物学混杂,…  相似文献   
182.
秸秆的处理处置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关注的方向,了解秸秆资源化利用领域研究应用的热点和前沿,有助于我国制定并优化相关的政策规划。基于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秸秆能源化领域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展现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国际趋势。结果表明,20多年来论文发文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排名前四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德国、法国。中美两国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科研团队,发文量Top10学者中共有9名中美学者。秸秆能源化利用研究主要围绕生物质生产燃料的机理研究、基于物理方法的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厌氧发酵生产甲烷、氢气以及能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等5个主要研究主题开展。秸秆能源化研究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秸秆的预处理、生物发酵、全生命周期研究仍将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3.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万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8):1737-1739,1744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设计了4个处理:新型旱直播(NDD),常规旱直播(CDD),水直播(DW)和机插秧(MT)。数据分析表明,NDD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增长效果最显著,CDD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效果最明显。本研究表明,新型旱直播对于土壤养分的综合提高效果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84.
我国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遥感在我国农作物长势监测、种植面积测算和产量估算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近来MODIS在农作物遥感估产方面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遥感估产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认为3S技术一体化、高光谱遥感、定量遥感是今后遥感估产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5.
针对现有玉米秸秆皮瓤叶分离机存在适应性、生产率和分离率较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玉米秸秆皮瓤叶分离机.该机主要由除叶、分展、剥瓤等机构组成,组合笛卡尔坐标系和极坐标方式设计除叶机构,组合切割剥瓤与下抛原理设计剥瓤机构,并利用其试验平台,以影响其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试验因素,分别以除叶率、瓤残留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弹簧线径、喂入辊喂入线速度和除叶辊转速分别为1.4 mm,1 m·s~(-1)和700 r·min~(-1)时,除叶率可以控制在较优范围;当切刀数量、顶板与切刀间隙、剥瓤辊转速和切刀安装角度分别为6把,1.8 mm,780 r·min~(-1)和45°时,瓤残留率可以控制在较优范围.根据以上优化参数进行玉米秸秆皮瓤叶分离机的研制与试验,结果表明:除叶率为97.5%,瓤残留率为2.8%,且外皮完整,瓤粒均匀,满足玉米秸秆皮瓤叶分离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86.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在中国,由于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原因,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其严重。近年来,随着诸如“镉大米”等事件的曝光,由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普通民众的关注。2014 年4 月17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简要公布了2005年4 月至2013 年12 月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结果。公报显示,中国土壤污染物总的超标率为16.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主要是各种重金属)为主。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高达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等。这次中国政府对土壤污染状况数据的公开,一方面凸显了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对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7.
以玉米秸秆、 树枝和树叶3种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 分别采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G)、 红外光谱(FT IR)、 Boehm滴定及X射线衍射(XRD)方法考察热解温度为350,550,750 ℃时制备的生物质炭结构及组成特征. 结果表明: 玉米秸秆原料的热稳定性最低, 热解过程中质量损失最大, 其次是树枝和树叶; 玉米秸秆原料的XRD谱弥散程度最大, 构成炭的微晶层数相对较少; 不同原料在相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 其单位质量含有的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总量相近, 但pH值差别较大, 其中玉米秸秆制成的生物质炭pH最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 相同原料制备生物质炭的芳香化程度增加, 表面官能团总量减少, pH值升高,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特征峰消失, 结构趋于石墨微晶.  相似文献   
188.
则鸣 《世界科学》2014,(5):F0003-F0003
<正>综合国外媒体消息,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部分国家拟将在城市中的建筑物内部建造立体垂直农场(部分城市已试行)和在合适的高楼层区覆盖植物,旨在收获农作物的同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另外,设想在公共建筑、街巷等地喷涂发光尘土,或通过把生物性发光基因嫁接到树干中,以减少城市对街道照明的需求,降低碳排放量,使之成为解决城市环境对持续性、恢复力和可变性需求日益增加的催化剂。英国奥雅纳工程与设计咨询公司、英国萨里郡弗吉尼亚湖的Pro-Teq公司提出并参与了上述设计和规划。  相似文献   
189.
 为考察农业废弃物大豆秸秆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以大豆秸秆为原料、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出一种柠檬酸改性大豆秸秆吸附剂(CA-SS),对其进行扫描电镜测试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对比研究了大豆秸秆改性前后对铜离子(Cu2+)的吸附性能,分析了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镍离子(Ni2+)对Cu2+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改性过程保留了大豆秸秆的多孔结构,并为其添加了羧基功能团;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 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大豆秸秆经过改性对Cu2+的吸附能力由10.44 mg/g 提高到了19.14 mg/g,主要是因为柠檬酸为大豆秸秆提供了起离子交换作用的羧基功能团;Ni2+未能影响CA-SS 对Cu2+的吸附,而Cu2+抑制了CA-SS 对Ni2+的吸附。CA-SS 是一种对Cu2+有较好吸附性能的廉价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90.
为揭示不同秸秆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和机理,文章取矿山附近农田酸性土壤,以质量比5% 分别施加玉米秸秆生物炭(maize biochar,MBC)和小麦秸秆生物炭(wheat biochar,WBC),并在培养10、25、40、55 d后取样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重金属形态变化,比较2种生物炭对Hg、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