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9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5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对《红楼梦》神话性进行了探讨,主要是通过人物来历,行为的解析,论述了作品所展示的现实世界、虚无世界的文化形态。揭示了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对现实的重视,对神话的追求,由此说明《红楼梦》的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刘伟 《科学之友》2006,(2):93-95
四白天,海涛带我四处玩,水晶来陪爸爸,怕他有一刻寂寞;晚上,她把我和爸爸的衣服挂上全自动净衣架,鼻子凑到爸爸衣服跟前,贪婪而陶醉地吸几下,然后才道晚安。我呢,就懂得疯玩,在海涛陪伴下享受着这辈子最刺激最美妙的生活。那几天,我真正体会到人被当作上帝的感觉。身边所有人都  相似文献   
23.
《巴黎圣母院》——环绕爱斯梅哈尔达的悲剧和鸣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
一1 985年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 ,叫《伊甸园之门》(GatesofEden ) ,作者是Mor risDickstein。原本是 1 977年在美国出版的 ,副标题是“美国六十年代文化”。这书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非常风行 ,很多中文系学生都在读。书前附有一些黑白的照片 ,大致上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内容。第一张是马尔库塞的照片 ,我们知道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 ,他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理论的综合成为西方1 960年代反文化的一个理论基础。第 2页的照片是三个作家 ,一个是小库尔特·冯尼格 ,另外一个是诺曼·梅勒 ,最下面的大胡子是…  相似文献   
25.
官场小说属于现实主义创作之列,在对生活的艺术再现中不可避免地指对生活的真实乃至生活的原生态,而对生活的描摹需要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所以,故事构造得越精妙,生活的原汁原味也就越浓。故事的精彩往往与精美的情节、精巧的语言和精当的人物心理刻画等有关,也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作者的素质等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26.
林静 《科技信息》2007,(31):126
在日本,私小说被认为是小说至纯的形式,成为大正中期到后期文坛的主流。日本私小说是法国自然主义理论同日本文化的结合。日本艺术的私人性格,自古至今都贯穿于日本文学之中,之所以能够产生私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正是因为日本文化中存在着能使私小说产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7.
朱光潜曾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德国学者尔格哈曼强调:“诗是人类的母语。”还有人说:“诗歌是语言的钻石,情感的轴。”下面是我对诗歌教学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变革和发展是非常有成就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三四十年代徐悲鸿、蒋兆和开创的写实主义新画风.周思聪是经历两个不同时期的画家,其前期的作品继承了蒋兆和的风格特点,用传统的笔墨语言直面生活;后期则用现代绘画语言切入当下现实生活,既融汇了西方现代构成艺术,同时又关注中国审美文化.本文通过对周思聪绘画历程的研究,透析出当代水墨人物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和变化.  相似文献   
29.
当下女性小说已成为一道醒目的文学景观,大多都有自成一家的故事模式,不管作家本人是否首肯,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学事实。种种模式又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女性小说不是不谈爱情,而是爱情缺席;她们也未见得乐于对镜独坐,而是无人欣赏与喝彩。这不约而同的指向意味着一种群体规模的觉醒和群体觉醒的规模。尽管在启蒙意义上仍然未能指点迷津,毕竟,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立场和姿态,基于此的所有吁求与探求都使女性意识在文学表现中获具了更为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