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35篇
系统科学   313篇
丛书文集   274篇
教育与普及   1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2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628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547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医疗器械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现状入手,多角度分析了其市场增长战略,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人口控制与人口素质“逆淘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出于对人口素质的关切,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相同的人口政策下,我国城乡生育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城镇平均生育水平一般为1.4,而农村则高达约2.7,二者相差近一倍。此外,在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生育水平一般也相对低于欠发达地区。据此,人们产生了一种忧虑,人口控制将导致人口素质的逆淘汰。这一忧虑甚至在人口学界内部也有反响。笔者认为,尽管上述生育率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人口控制导致人口素质逆淘汰”的观点却值得商榷。实际上,它是一个错误的论断与认识。分析这一问题,必须先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没有人口控制,是不是仍然存在人口素质“逆淘汰”?人口控制对人口素质“逆淘汰”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是推波助澜,还是起抑制作用?受资料限制,本文侧重对表示人口素质逆淘汰的一个标志——城乡生  相似文献   
23.
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在于:(1)借助这种逻辑,我们更有可能在科学理论创新过程中探索出更为有效的解决科学实际问题的方式;(2)这种逻辑就是一种知识增长的逻辑;(3)它揭示的不断逼近的过程就是科学理论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
苏联的解体,不仅使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也给俄罗斯的人口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俄罗斯的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关注的课题,而且也引起了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5.
26.
编者按:面对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扬长避短.我国人多地少,因此,凡是需要大面积耕作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大都是我国农业的短处,但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多样性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以特殊自然条件为依托的特色农业却是我们的长处.  相似文献   
27.
《华东科技》2005,(10):32-33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郑重地写进公报,  相似文献   
28.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和指纹识别技术的日益完善,现行的暂住人口身份证管理系统已逐步呈现出许多缺点和弊端.为解决近年来出现的诸多问题,使用本文提出的指纹IC卡暂住人口身份证管理系统,可以使被查者与本人身份完全一致,能够强化暂住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29.
江河上游的规划和治理是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关键。珠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要从规范现实经济行为入手,以便遏制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规范珠江上游各经济主体的行为,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价值标准,以分析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0.
本文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市场学、环境学、灾害学的观点,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环境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退化症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生态环境上合理、经济效益上合算、整治技术上先进的对策,为综合整治中国生态环境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