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内潮汐、内波沉积的特征与鉴别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内潮汐,内波沉积是深水牵引流沉积中的一种新的重要类型,根据已发现的内潮汐、内波沉积,可将其归纳为5种岩相类型或沉积类型:(i)双向交错纹理砂岩;(ii)单向交错层和交错纹理砂岩; 相似文献
42.
由海洋内孤立波产生的海表散度场,根据Osborne的理论仿真了海洋内孤立波对海表温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由此内波引起的海表温度波动振幅为0.01℃左右,当α〉0时,即由内波引起的表面散度为正,海水辐散时,海表温度稍高于无内波时的温度,而海水辐聚时,海表温度稍低于于无内波时的温度。与实测数据相比,仿真结果要比实测结果小一到两个量级。 相似文献
43.
采用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有限深两层粘性流体中定常运动球体激发波动的问题.基于体积分数方法,成功地数值模拟了球体运动在自由面和内界面上激发尾迹的特征,揭示了Froude数、密度比和潜深对自由面和内界面尾迹的波系分布和波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手段预报运动潜体粘性分层流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频发的非线性内波(内孤立波)与内潮活动是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动力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在南海东北部东沙群岛邻近海域,内孤立波与内潮活动非常活跃,大量的内孤立波与内潮能量在此耗散掉,产生很强的湍流混合.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南海北部海域湍流耗散与混合的直接观测研究还非常有限,且主要局限于对吕宋海峡邻近 相似文献
45.
本文提供了作者研制的三维内波及分层流水槽系统的背景技术资料,经源致三维内波的实验证实,利用该水槽系统中的双缸制取分层水系统可快速制取所需的分层水,不必利用分子扩散而1次得到预先设置的密度剖面,同时,还介绍了利用该水槽系统进行的1个典型的源致内波的内波增阻实验,从所获得的增阻实验结果得知,对于一给定的分层,拖曳速度和水下回转体,存在唯一1个内Froude数使得强迫源受到最大的内波增阻,大量的实验证实,该水槽系统是研究三维自由和强迫内波的1个基本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46.
继第Ⅱ部分之后研究了惯性内波和近性内波由f的作用所致的剪切不稳定引起的破碎机制。物理上,该机制很象存在由风应力所致薄表面涡旋漂流层时表面波的破碎与饱和过程。惯性内近性内波的破碎产物与小尺度湍流一起混合块,它与Gregg等人(1986)的持久混合观测结果表明,在剪切不稳定中 内波在湍动散中起了关键作用,而惯性内波引起非常弱的湍动耗散。使用内波能量谱的标准总能量密谋估计出的近惯性内波相产的湍动耗散。使 相似文献
47.
关于南沙海域内波与细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综述了南沙海域内波及细结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研究中所用的国际或国内首次使用后些研究方法,它们包括最基础的CTD资料质量控制的方法,浮力频率计算方法、频散关系和波函数计算方法,细结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法、内波检测方法、内潮计算的谱-差分方法等。而后总结所得的研究成果(其中一部分是首次发表的),它们包括南沙海区浮力频率的分类及其随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内波频散关系和波函数;细结构特征及其与内波的关 相似文献
48.
分层海洋中运动物体生成的内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提供分层海洋中运动物体生成内波的理论,数值和实验研究的背景资料的综述,并给出理论研究的Green函数,正交模态模式和极点回避等方法的评述,数值研究给出数值求解Wronsky行列式的源求解方法及介绍直接差分计算含源内波方程和积分方程的方法,有关源致内波的实验研究,作者介绍物体在分层流水槽运动时生成内波的两个典型实验及其主要实验结果,最后评述船舶在海洋表面处生成表面波的研究方法,以此指导水下Rankine卵形体形成内波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9.
50.
小型内波实验水槽及其供水、造波与量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作者们设计并制造的小型内波实验水槽系统,它包括水槽、双缸法供水系统,造波与消波装置以及量测与显示手段。实验表明,此系统性能良好,可进行内波科研与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