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60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1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定量分析糖类油田化学品中多糖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进行测量,探讨波长、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溶液稀释倍数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线性区域并评价此方法的稳定性、精确度与重现性,并与蒽酮比色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杂多糖苷KD-03溶液质量浓度在20~200mg/L之间、显色时间30min、波长为485nm时,吸光度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稳定性好,精确度与重现性实验RSD值分别为0.76%和2.42%.对比蒽酮比色法,苯酚-硫酸比色法精确度与重现性分别提高了1.19%和3.04%.为油气田定量分析糖类材料中多糖含量找到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2.
73.
 将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从层序特征、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开展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沉积特征研究,确立研究区发育潮坪和三角洲两类沉积体系。在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对油气成藏的要素进行分析,确立沿断输导它源成藏模式。CI油组本身烃源岩不发育,油气主要来源于下覆奥陶和寒武统烃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SQ1及SQ2的海侵体系域。油气从烃源岩中沿着大断裂向上运移到CI油组成藏,发育有岩性、断层-岩性及微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74.
金科 《今日科技》2011,(4):51-51
科技创新推进油气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在优化结构、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地区间的平衡,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实现部分装备国产化,保障我国油气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75.
石油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的自立、存亡问题。因此,油田开采就成了倍受国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油田开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6.
为提高单井产量以及研究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控制因素,实现油田稳产高产。通过动态数据,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正方形反九点法对横山油田麻地沟区长4+52油层亚组井网进行注水见效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井见效分为明显见效、中等见效、微弱见效三种类型,分别占比为48.28%、41.38%、10.34%,见效方向主要以多向受效为主,其中在多向见效中又以五向见效为主。控制因素中主要有沉积微相、渗透率、井距三种,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砂体越厚、连通性越好,油井越容易受效;油井注采见效程度好的,其渗透率也较好,渗透率越高,油井越容易受效;注采井距从150-300m都有分布,说明井距并不是影响注采见效的唯一因素,而且井距大小的选择与研究区砂体厚度、连通性及储层物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以岩心分析、测井解释资料为基础,充分结合动态开发数据,分析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孔店油田馆陶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河流相沉积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侧积作用、垂积作用、前积作用、填积作用以及漫积作用形成的砂体储层非均质性均不同。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层间物性及含油性差异大,层内岩性和物性在垂向上不均一分布,平面砂体类型多样,物性差别大。不同层次储层的剩余油富集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78.
针对目前莱州湾凹陷南斜坡带KL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及模式认识程度较低的问题,利用该区壁芯、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构造演化、古气候和古地貌背景,在层序格架约束下研究沉积环境,分析其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混合沉积,形成于宽缓斜坡、亚热带湿润气候,兼具湖平面、物源、水动力条件周期性变化等条件;该混合沉积包括相缘渐变混合与原地混合两种沉积类型,互层式和组分式两种混合模式,以及4种混合样式。两种混合沉积类型沉积机理不同,混合模式及组合样式表现较大差异,因而具有不同的储层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79.
为探索海上油田电泵举升结蜡井热循环洗井工艺井筒温度场分布规律,综合考虑潜油电机增温、电缆散热、热流体注入量、注入深度、注入温度、结蜡管段传热和海水空气导热的影响,基于热能守恒原理,建立了电泵井结蜡热循环洗井工艺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分析了热流体注入温度和注入量对混合产出流体的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量的增加混合产出液沿程井筒温度增加,随着注入温度的增加混合产出液沿程井筒温度增加。该方法可有效指导现场措施工艺的实施,达到延长结蜡井的清蜡周期、延缓产液/产油量下降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一种新的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交会图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充分认识砂层厚度对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砂层厚度与电阻率的交会图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首先给出低电阻率油层的厚度和电阻率的范围,以此作厚度与电阻率的交会图,在交会图上可以确定出油层和水层的包络线,据此可以给出低电阻率油层的厚度及电阻率的上、下限值;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对油层、水层及干层进行进一步判别.应用此方法对苏北盆地沙7断块阜三段低电阻率油层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提高了对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能力,提高了测井解释的符合率.苏北盆地沙7断块阜三段经此方法判别,新增低电阻率油层12个,大大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