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曹娅 《科技信息》2008,(11):282-282
现在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现代化中国的建设进程。而进行德育教育在考虑教育内容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教育方法问题,教育环境问题。对德育教育进行系统思考,是我们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本文对如何加强德育的系统性教育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2.
养成教育贯穿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里程阶段,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更是他们大学阶段成长成才的根本手段。要根据养成教育的特征。瞄准养成教育的目标,正确运用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解决大学生思想深处的一些问题,继而转化到学生的行为上.以适应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3.
我是原菏泽师范普师班的九零级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菏泽学院附小任教,至今工作正好满二十年,其中,兼任了十五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作为一名老"孩子王",结合自己真实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在此简单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与感受,权作与学院即将踏上教育岗位的师弟师妹们共勉。  相似文献   
54.
应用型专业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琬菁 《科技信息》2010,(25):144-144,387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教育的类型逐步走向多元化。很多高校开始走应用型办学道路,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很多普遍现象反映出了应用型专业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这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后的职业素养和操守。针对这些问题,养成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5.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突出教育者的"引导"和"促进"功能,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制定规范、自我榜样示范、自我训练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56.
章爱民 《科技资讯》2008,(35):141-141
如何把素质教育有机灵活地融入到常规的英语教学当中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才是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7.
在贯彻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过程中 ,我校推行养成教育方案 ,通过长期的道德品质内化过程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让学生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 ,并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58.
略论养成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对于大学生集体观念、法制观念、学风教育等应作为主要内容 ,为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途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 ,才能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9.
吴宏杰 《科技信息》2010,(27):I0284-I0284
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60.
在目前形势下,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概括地讲,新时斯的干部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即政治责任感的确立和巩固,相关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工作能力的总结和提高。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最基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干部队伍素质的最佳途径则可概括为六个字──学习、实践、总结。其最终目的是:增强素质,迎接挑战,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