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9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44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大孔标准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测定大孔标准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结构,发现交联度20%以上的大孔共聚物在数埃至数百埃的范围内具有分形结构,分形维数为2.2~2.8  相似文献   
992.
聚芳醚酮—液晶聚芳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芳醚酮和液晶聚芳酯齐聚物为原料,通过高温溶液缩聚法合成了系列聚芳醚酮液晶聚芳酯嵌段共聚物,偏光显微镜结果表明,所有共聚物在熔点以上都有液晶双折射行为。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体肝脏cDNA文库筛选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分子配体的xpl基因,构建pET-28(b)—xp1,pBV220-xp1和pBAD/gⅢA—xp1表达质粒,分别进行IPTG、温度和果糖诱导,表达产物利用小鼠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测定活性。表达分析显示BL21/pET-28(b)—xp1水溶性XPl目的蛋白表达量为最高,活性最大;BL21/pBV220-xp1被短时、低温诱导后可增加表达目的蛋白的水溶性,但稳定性差,表达量和活性均不及BL21/pET-28(b)—xp1高;TOP10/pBAD/gⅢA—xp1不能分泌到细胞质周膜,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细胞内中,并且为无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994.
以二苯醚(DPE)、3,3′—二甲基—4,4′—二苯氧基二苯砜(m—CH3—DPODPS)和对苯二甲酰氯(1代)为单体,在无水AlCl3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存在下,于1,2—二氯乙烷(DCE)中进行低温共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共聚物,用IR,DSC,WAXD,TGA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CH3—DPODPS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升高,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则逐渐减小,溶解性能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5.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在缓释药物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及溶融法等以聚乳酸(PLA)及其以共聚物为基材制备药物微球的方法,讨论了上述诸法制备过程中影响微粒特征的因素、微球降解以及药物释放的机理,最后展望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在药物缓释、控释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热解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TG-DSC法研究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热降解机理。考察了升温速率、气氛对热降解的影响。实验表明:随β增增大,VC-BA共聚物的热降解出现最大降解速率时的温度和降解10%时的温度都升高,但对最终降解率影响不大;在气氛一定时,Tp时的降解率是一个常数。在氮气气氛中的Tp比空气气氛中的Tp高,且VC-BA共聚物的热降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它的降解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脱除支基,第二步是主链断裂;在空气  相似文献   
997.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乙烯—氧乙烯两亲接枝共聚物 (PS-g -PEO)在选择性溶剂甲苯中的性质 .研究发现两亲接枝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形成胶束 .而胶束的形成受浓度、温度以及两亲接枝共聚物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越高 ,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值越小 ;分子中接枝链越短 ,其CMC值也越小 ;PEO含量越大则CMC值越小 ;而当PS -g-PEO共聚物分子量越小时其CMC值越小 ,胶束也越稳定  相似文献   
998.
2004年1月2日出版的美国《Science》杂志(2004,303:65~67)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颜德岳教授及其博士生周永丰、侯健的研究论文《宏观尺度多壁管的超分子自组装》.该论文报道了由一类新型的不规则结构超支化共聚物自组装得到了长度达厘米级、直径达毫米级、单臂厚度为400nm的多壁管,将自发超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拓展到了宏观尺度.  相似文献   
999.
冯波 《河南科学》1997,15(3):279-282
本文测定了丙烯酸羟丙酸-苯乙烯共聚及丙烯酸羟丙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的圆二色谱,并探讨了其色谱与共聚物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paper, a novel water-soluble block copolymer with rod-coil structures was prepared using polyfluorene (PF) as rod segment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s coil segment in the main chain. A new but simple way of polycondensation (shown in Scheme 1 ) was employed, compared with tedious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ionic polymerization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