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程小丽 《当代地方科技》2007,(10):148-148,145
俗文化是一个地方民众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风尚、习惯.男孩偏好是一种制度化的取向,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悠久历史累积而成的文化核心层。本文从俗文化的视角下阐述了当下农村男性的重要性、偏好男性的原因及相关谈论,并提出几点应对农村男性偏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是从接触老北京文化开始的。得空闲便去前门大栅栏那边逛,游走在琉璃厂陈旧的胡同里,嗅着古老皇城的人间味道,才渐渐明白“俗”的内涵,也触摸到了它无形中巨大的力量。而我生性不是一个搞学术的人,走走看看,写写感触,浅薄的如此而已。关于民俗文化的书籍,也大致的翻过一些,不过都没认真啃完,过滤性的吸收一点东西。坐进图书馆,拿到了英国爱德·泰勒的那本《原始文化》和这本《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都是比较陈旧的书,几天的时间将后者阅读完毕,对民俗知识应该说才有了一个框架式了解。  相似文献   
13.
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凝聚了民族的传统和智慧。民间信仰在传统社会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民族地区传统节俗中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及西方节日的涌入,致使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有所淡化,这既与传统节日所处的文化时代背景有关,也与民间信仰的淡化有关。尊重民间信仰、提升文化自觉,保护和创新有机结合等是保护与发扬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的关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古及今,鄱阳湖以其丰富、鲜美的鱼类资源,养育了世代栖居于此的人们,更培育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鄱阳湖渔俗文化。在这"鱼米之乡"的泽国,凡是婚礼节庆、建房动土、祭祀求神,都蕴含了渔文化的因素;只要是与鱼有关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被当地人们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州硅谷己成为美国经济传奇的动力,华人则是传奇中的传奇。占硅谷企业近1/3的华裔公司,结合高科技与管理的优势,更善用网络创业浪潮。改写历史。为亚洲发展高科技带来了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严羽以江西诗派的反叛者自居 ,并宣称不傍人篱壁。本文从二者有关艺术品格修养的论述入手进行考察比较 ,勾勒严羽对江西诗派总体精神的继承与局部因子的新变 :首先 ,二者皆强调“以识为主” ,并依此对接受本文作出规范 ,但江西派提学诗始自《三百》 ,表现出对儒学的依附 ,而严羽则倡始于楚辞 ,显得比江西派返归诗歌本体更自觉更彻底 ;江西派倡转益多师 ,严羽谓“以盛唐为法” ,从诗学价值和接受效果看 ,二者各有所赢。其次 ,严羽承江西派强调“悟入” ,但进一步赋予“妙悟”以“本色”、“当行” ,因而超越了前者。最后严羽继承江西派忌俗的精神内核 ,但江西派更多地从诗人的精神世界和作品的思想领域着眼 ,严羽则广泛推及艺术层面各要素。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杂剧剧坛普遍盛行的比风附雅的风气之下,杂剧创作中“骚雅”一流成为剧坛主流,然而,“鄙俗”一派并未销声匿迹,他们通过“有意为俗”的苦心经营,构建了风趣谐谑的艺术世界,赢得了世俗民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鲍照诗风"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是以"颠覆阅读"方式引起世人注意的,但这样的诗风难以为继,其后继者亦不被世人所认可,只有沈约把鲍照的"俗"引向雅化,既多用民歌,又改"险急"为清新自然;既多写女性,又改"倾炫心魂"为文人趣味。沈约使鲍照所倡导的民歌与叙写女性文人化,于是成为南朝时诗歌发展的主流,这就是宫体诗。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22,(1):46-55
漳州“抢孤”信俗的源流是傩礼入闽走入世俗,传至后世成为与道教或佛教相关联的民间信俗,如漳州龙海朱氏家族对“礼”的坚守将其传承至今。台湾“抢孤”由清初闽南人“过台湾”而至,宜兰头城“抢孤”崭露头角并逐渐兴起。比较两地“抢孤”信俗,可知两者共性为同宗同源一脉相承,“抢孤”形态一致,个性差异在于“抢孤”缘由、目的和未来走向的不同。漳州龙海“抢孤”以崇祀祖先开基立宗为目的,展现地缘性家族权威,在祖国大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机遇期里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台湾头城“抢孤”源于垦拓台湾的闽南人的乡族记忆,目的是为同在异乡的无主亡灵带去终极关怀,现已成为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师院学报》2022,(1):36-45
闽南关帝信俗仪式包含着意蕴深厚的仪式内容,其中歌仔戏“三出头”仪式舞蹈融合了闽南传统傩仪、戏曲与现代元素,其音声舞律形态是儒家思想以“礼”为核心的舞蹈表达。漳州文衡殿“三出头”仪式舞蹈作为“人—神”时空场域的符号载体,将关帝“忠义仁勇”涵化在其表演程式、角色扮相、主题动作、舞蹈场图之中,通过舞蹈之“礼”的表达呈现出儒道之“礼”,二者相互辉映,共同呈现了闽南民众“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和追求圆融祥瑞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