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6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以车载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车辆实际道路行驶工况构建过程中,车速这一行驶数据具有数据量大、采样频率高等特点,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相应的处理工作。原始车速数据中包含着大量的噪声和由于采样率高于所需精度产生的冗余,对信号进行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得到信号的高频和低频系数,并利用小波分层阈值降噪和小波分解域量化压缩实现信号的降噪与压缩。文中以采样周期7天的一段ECU车速数据为例阐述了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在车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车速数据进行降噪压缩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增强短片段中速度、加速度等特征参数的差异性,改善聚类效果。证明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在识别去除车速信号中噪声和冗余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2.
针对当前我国各城市快速公交运行速度差异较大,运营效果差别明显的问题,为提高BRT的运营效益及安全性,对BRT安全适应性车速进行界定,通过系统分析其影响因素,在不同隔离方式及交通条件下,分别基于操作稳定、制动安全及交通流量三方面建立BRT安全运行车速模型,利用VB编程实现模型的计算,最后通过实际运行数据与模型计算数据进行耦合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及鲁棒性。结果表明,理论安全适应性车速值与BRT实际运行速度特性耦合性较高,其差值为提高BRT运行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3.
公交车辆在线路运行中受到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如道路交通状况、站点乘客上下车等,导致同一线路公交车辆的车头时距产生较大波动,降低公交车辆的运载效率及服务质量。滞站策略能够有效保持公交车辆车头时距的稳定性。鉴于随机因素对公交线路的影响,将公交滞站问题看成多阶段随机决策过程,利用随机决策理论和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原理,确定出每辆车到达控制点时的最佳滞留时间,使整个线路车头时距波动方差的期望值最小化,进而得到最佳公交车辆滞站决策方案。通过实例分析,随机决策滞站策略,能够显著降低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且在稳定性及抗干扰性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4.
为减少公交驾驶员负性情绪下消极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基于结构方程理论,选取了工作环境、个人属性、心理特性、综合压力以及感知水平5个指标,构建了影响公交驾驶员负性情绪驾驶下工作状态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驾驶员工作状态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工作环境、个人属性、心理特性以及感知水平对驾驶员负性情绪驾驶下的工作状态具有正向影响,综合压力具有反向影响,其中工作环境的总影响效应最大(0.97).  相似文献   
85.
韦兰辉  靳文舟 《河南科学》2020,38(2):250-258
优先发展公交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建立合理的公交线路运营质量评价体系将促进公交行业的管理机制发展,为提高城市公交水平提供依据.将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与模糊物元模型相结合,针对公交运营特点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采用KPCA对原始线路运营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值避免过多效用低的影响因素,得到相应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物元法来对公交线路运营质量进行评级,克服传统评价方法对所有实测样本过度依赖的弊端.最后将此方法用于汕尾市12条在开线路的评级,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公交线路运营质量评价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6.
识别公交客流特征是提高短时预测质量的关键。但由于设备故障、数据收集受限等原因,客流数据属性往往是不完备的,这给特征识别和客流预测带来了挑战。文中以缺少乘客属性数据的长沙市104路公交卡数据为样本,利用卡号与出行时间的关联性识别乘客出行频次,以此作为区分出行特征的变量,将客流总集划分为不同的特征子集,依据子集规模、方差确定变量最佳取值,推断客流特征。与直接预测客流总集相比,文中为每类子集建立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SARIMA)模型分别进行预测,整合后得出的样本外平均绝对误差改善了36.11%,依据乘客出行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拟合度为0.95,可有效识别公交客流特征。  相似文献   
87.
朱昊 《上海信息化》2014,(10):53-55
<正>以信息化带动公交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未来支撑公交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公交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吸引力的强弱,是上海能否实现2015年国家"公交都市"目标的重要基础。上海想要提高公交信息化水平,亟需构建新一轮智能公交系统,并推广应用,才能提升部门监管水平和公交企业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88.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的间距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志红  黄思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5):301-305,311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中,为确定不同车距下的控制策略,通过建立汽车行驶模型和制动模型,推导得到车速判据、第一车距判据、第二车距判据。将前后两车之间距离按此三条判据,由前至后划分为避撞区域、制动区域、降速区域、加速区域。自适应巡航系统能够判断和识别汽车当前所处区域,能够决定当前所应采取的驱动控制和制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9.
基于复杂网络的思想,以Gephi软件为分析工具,对武汉市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建立了邻近站点、公交线路和公交换乘3种复杂网络,获得了这3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几个静态几何量参数,并分析了这些网络的拓扑结构特性。结果显示,武汉公交基本可以满足当前需求,但是仍存在分布不均、乘客候车时间过长、个别站点不能通过换乘到达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0.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公交专用道对于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中心城区一般存在人群密集、空间狭窄、车辆混杂等问题,公交运行速度不高,在有条件的道路上进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是体现公交优先的最主要的表现,该文结合合肥市长江中路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实践,对老城区设计公交专用道存在的诸如专用道位置、站台选址、站台几何设计、过街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