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7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3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地球上有几处顷刻间便可以使人和野兽丧生的地方。这些死亡之地奥秘迭出,尽管有不少科学家绞尽脑汁,但至今仍未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俄国的“死亡谷”,死因可能是剧毒气体 在俄国勘察加半岛克罗诺基山区有一处死亡谷,它长约2公里,宽只有100米到300米。这里到处是狗熊、狼等野兽的尸骨,以及小动物和种种飞鸟的僵尸,一片死寂,令人毛骨悚然。有一次,山区的守林员尼古拉延科亲眼目睹一只膘满肉肥的大狗熊闯入死亡谷,妄图饱食动物尸,然而它刚刚张开贪婪的  相似文献   
992.
王晖 《创新科技》2003,(5):24-25
<正> 广告策划,是企业整体营销策划的中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厂商借重广告的作用、关注广告的效果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然而,成功的广告策划毕竟只是整体营销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过度依赖广告的营销思路往往难以实现预定的市场目标。本文以“绿之源”广告策划案例,试分析其得与失。“绿之源螺旋藻饮品”是绿之源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一种营养饮品。  相似文献   
993.
陈省身与曾炯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证西北大学已故教授曾炯之博士与陈省身先生的学术联系。方法献资料考证。结果对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数学系原教授曾炯之与数学家陈省身的留学和学术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史料。结论 一位中国现代代数的先驱和一位几何学泰斗,曾有过密切交往,可由此了解中国近现代数学史和西北大学校史。  相似文献   
994.
关于“X而X之”结构体的探究主要从“承接关系”、“并列关系”等七个方面论述“X而X之”结构体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的复句内部的分句关系,阐明了“X而X之”经常充当谓语,有时也充当主语或独立的句子等语法功能并对疑似现象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995.
文章认为台湾诗人痖弦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是其创作的根源所在──那是一种深渊体验,它化作执着的艺术追求,成就了诗人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996.
对《体育之研究》一文的分析入手,阐述毛泽东主席早期的体育思想与当时的社会体育思潮与现状。考察现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对今天的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已启动的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文章旨在探索刘振学散文诗由世俗性体悟到思辨性升华,由粘滞于泥土的人生到空灵的蝶之天空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998.
张九龄有明确和成熟的文学思想。其要点有三:强调有感而发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注重朴实的文风诗风;以倡导雅颂之声为核心的系统看法。其中,第三点至为明朗、最为重要,它包含了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实现途径,即博览群籍、高谈王霸和浩潮为文。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一维势阱中被白燥声驱动的布朗粒子的逃逸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理论预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00.
生、死、苦、乐乃人生之大题,屈原以自身的知、情、言、行来昭示着对其的理解。在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中,更是发愤以抒情,将情感与思想熔铸于其中,《离骚》不仅是一曲爱国的颂歌,诗人因爱生怨从而使之具有了批判的力量,而且对生死苦乐之诠释也力透纸背,使后人读之不由引发生命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