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2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501篇
系统科学   486篇
丛书文集   621篇
教育与普及   2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6篇
现状及发展   102篇
研究方法   18篇
综合类   1203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935篇
  2010年   827篇
  2009年   901篇
  2008年   905篇
  2007年   799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采用实验方法测量了球形光纤与楔形光纤的耦合效率,得出耦合效率随楔形光纤的楔角及球形光纤弓形高变化曲线.通过实验可得,楔形与球形光纤的耦合效率随楔角增加而增大,当楔角由20.6°增大到30.3°以及楔角由40.6°增大到55.2°时,耦合效率曲线呈较快速上升趋势,由30.3°增大到40.6°以及楔角由55.2°增大到76.5°时,耦合效率曲线上升趋势较缓;随着球形光纤弓形高的增加,球形与楔形光纤的耦合效率基本上线性上升;耦合效率随着楔形与球形光纤的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当间距由0.09mm减小到0.05mm时,耦合效率曲线呈较快速上升趋势,由0.04mm减小到0.01mm时,耦合效率曲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62.
利用红外发送接收装置,红外接近传感器,以单片机Atmega128为中央处理单元,研制开发了一种将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区域分为两个等级,并给出不同的监测方法和危险事件发生时的处理方法,实现了降低生产现场事故几率的目的。文章中介绍该系统的原理,硬件设计和系统的软件设计并部分介绍了系统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963.
结合传感器的定义和原理,对传感器的技术、特性、分类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4.
各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应以简单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是应该最大限度发挥本课程在学生成长路上的作用,真正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的方案。本人结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充分发挥一门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5.
966.
967.
王凯 《天津科技》2010,37(6):85-86
智能建筑是现代城市的标志,在过去的几年中,光纤作为一种具备高性能的通信介质已被广泛应用到了智能建筑之中。不过光纤的出现也并没有让传统的铜质电缆退出综合布线的市场。以智能建筑为环境,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来探讨光纤在现代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8.
报道了一种栅格上有电流通过的新型光栅(电光栅).入射到该光栅上的光,经光栅透射和反射后形成的衍射条纹,会发生收缩或扩展;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可产生法拉第效应.该光栅比同光栅常数的光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作为一种提高光栅分辨率的新光电元件,可望应用于光电通讯  相似文献   
969.
本文介绍了电子衡器中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的必要性及其原理、方法。  相似文献   
970.
光纤电压传感器具有无电感、无开路与短路危险、耐过载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高精度、高线性度及高可靠性等优点。本文介绍了80C196KC单片机在光纤电压传感器中的应用:计算模型、硬件、软件结构等。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增强了适应性,便于和微机联网,可用于供电网的监控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