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83篇
教育与普及   1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18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介绍了采用集成电路和4位LED数码管显示,并且具有测量精度高、灵敏度高、测量量程范围宽、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的SD数字微电流仪的原理与设计,以及该微电流仪在物理实验中测量微电流和光强的典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2.
Si基光发射材料由于它具有与先进的Si微电子技术兼容和成本低廉的优势,是光电子集成(OEIC)工程应用的首选材料.但由于体材料Si属于间接带隙半导体,不可能成为有效的光发射体.如何设计具有直接带隙硅基材料,备受实验研究工作者和材料设计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硅基超晶格Ⅵ(A)/Sim/Ⅵ(B)/Sim/Ⅵ(A)的能带结构计算.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内,采用混合基从头算赝势法模拟计算表明,其中Se/Si6/O/Si6/Se及Se/Si6/S/Si6/Se超晶格具有相当理想的直接带隙特征,其带隙处于红外波段.预期这类新材料及有关器件会有优越的光发射和各种光学性能,其制作也可较方便地与硅微电子工艺兼容.预计该材料在信息光电子领域将有强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3.
烟幕技术是现代战场效费比最高的光电对抗手段,其干扰效果依赖于烟幕的组成成分。对基于四氯化钛-氨水体系液体发烟剂布设的烟幕的红外衰减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适宜条件下,烟雾呈中性,同时对3~5μm和8~12μm红外辐射的衰减率可分别达到65%和90%。当靶温在34℃~73℃之间变化时,烟幕对8~12μm红外辐射的衰减率均高于90%,对3~5μm红外辐射的衰减率随靶温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4.
影响光电检测电路信噪比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噪声电路理论,应用解析方法推导出了光电检测电路信噪比的公式,并结合噪声En-Jn模型,对光电二极管用于光电检测时影响电路信噪比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导电高分子在光电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光电材料领域中研究进展情况.论述了聚乙炔、聚苯胺、聚噻吩、聚对苯乙烯撑(PPV)及其衍生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所具有的优良性能,介绍了导电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发光材料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在常规核磁共振谱仪上自行设计和研制了一套磁共振微成象系统,改装谱仪的选择激发单元,制作梯度场放大器、梯度场线圈,改造探头。由基于IBMPC的主控计算机负责脉冲序列波形产生、软脉冲波形产生、数据处理、图像重建以及成象实验的协调和控制,配合谱仪进行了自旋回波脉冲序列的成象实验,获得了较高质量的质子密度图像,该成象系统制作成本低、实验参数改变方便,适合于在未带成象功能的磁共振谱仪上进行成象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7.
马志茹 《科学通报》1997,42(11):1159-1162
<正>核磁共振成象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技术。自从1973年Lauterbur发表第一篇核磁共振成象(NMRI)论文以来,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核磁共振成象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煤结构的研究中。然而,由于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同时在固体煤中质子间存在有强的自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使T2值变小,并且导致谱线增宽,因此限制了成象的分辨率。目前有关煤的核磁共振成象的文献报道的很少。Dieckman等人通过使用多脉冲质子去偶技术和投影重建核磁共振成象方法,获得了几个干燥煤样的二维核磁共振图象,并区分了他们的基本微观结构。空间分辨率约为200μm。我们用吡啶饱和蒸气处理了抚顺西露天长焰煤和老虎台气煤等几种煤,通过质子密度成象,观察了进入煤样中的溶剂的分布情况,并获得了一些有关煤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38.
联吡啶钌络合物敏化钠晶多孔TiO2薄膜电极光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蓉  王维波  肖绪瑞  侯原军  张宝文  曹怡 《科学通报》1997,42(24):2622-2625
<正>用有机光敏染料敏化半导体电极,拓展其光谱响应,可以改进宽禁带半导体的光电转换性能。近来,Graetzel研究联吡啶钉络合物敏化纳晶多孔TiO2薄膜,使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证明这是提高半导体光电性能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联吡啶钌络合物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其氧化态稳定性高,是一种理想敏化剂。为设计、发展新型有机光敏体系、进一步提高敏化效果,本文研究联吡啶钌的空间结构因素和纳晶多孔TiO2薄膜电极的表面处理改性对其敏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生物超微弱发光图象的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谭石慈  邢达 《科学通报》1997,42(6):643-646
任何有生命的物质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都可以自发地或受外界条件诱导后发射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光子流,强度在10~10~4光子/cm~2·s,波长在180~800nm之间.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自从1955年Colli等人第一次用光电倍增管测量了生物的超微弱发光之后,国内外的科学家对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很关注,但由于受到光电探测器灵敏度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工作是探测生物样品超微弱发光的总强度,记录的只是空间积分光强,而不具备空间分辨能力,即不能反映样品各部位的发光强度分布,给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0.
医学图象三维可视化方法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1种新的三维显示方法分类模型,首次将体表绘制方法独立出来,在新的分类模型下对现有的显示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深入探讨了不同显示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