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文章考证了<广雅>的语料来源于先秦汉魏典籍正文训诂、前人注疏、辞书,语料来源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经、史、子、集,莫不兼载.张揖为了完整,全面、更好地揭示汉语的词汇系统,不仅收录词语的本义、引申义,而且也收录了假借义.  相似文献   
42.
先秦武卒对我国早期军事武艺的产生、发展有很大关系:(一)蚩尤的角抵力士是我国武卒的最早起源。(二)先秦武卒对早期军事武艺中的兵器和军事技能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3.
先秦献捷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礼,特指诸侯国对蛮夷戎狄用兵胜利后向周天子告捷的庆祝活动,诸侯国之间发生战争不行献捷礼。春秋时期,诸侯国向周天子的献捷礼明显减少,同时出现了诸侯国相互献捷的新现象。献捷礼的变化反映了随着民族融合的空前加强,周夷矛盾渐趋缓和,而周人内部矛盾日渐尖锐的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44.
徐建春在《学术月刊》2 0 0 1年第 11期上发表题为《越国的自然环境变迁与人文演替》的论文 ,首次将越国从建国之前到灭亡的近 2 0 0 0年的历史 ,浓缩到一篇文章之中。文章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特别是人地关系的理论和方法 ,颇有创意地认为 ,先秦时期中国江南滨海地区的小国越国 ,从立国之前的扑朔迷离到立国 ,从初霸、兴起到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春秋五霸之一而专制东方百年的辉煌显赫 ,从被楚国所败而衰落到最终被秦所灭亡的曲折而丰富多彩的历史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珍贵的范本。这个范本的演绎 ,不仅仅只是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45.
湘西先秦考古文化的多元性建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刘亮  储昭晖 《科技信息》2012,(36):I0109-I0110
先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先秦文化派别太多,不便于我们系统学习。所以,本文将先秦文化诸子百家中的部分内容提取优秀成分,构建成一个体系,分成思想道德、行为准则、管理思想和教育思想四个方面,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7.
先秦时期对上市商品的管理及管理制度,蕴涵着"以政令禁物靡"的节约意识;"以贾民禁伪而除诈"的诚信意识.这些意识的思想基础与"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是契合的,它们对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8.
<正>大学作为培养人才,传播思想的地方,与时代的发展动向密切相关。但现在大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财富的过度追求带来的可能是大学生选择专业时以就业率和热冷门作为重要依据。更重要,如章开沅先生所言:"目前的学校‘重教书而轻育人’,没有真正把知识传授与品格陶冶密切融合在一起。"实际上,大学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培育迎合社会喜好的专门人才,而应该是培育有道德情怀、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高素质人才。培育仁爱为核心的君子品格。以仁爱为核心的君子品  相似文献   
49.
反义连用结构是汉语复音化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但是目前研究较为薄弱。《荀子》一书提供了大量的反义连用结构,展现了反义连用结构的意义结构类型,比较全面地体现出先秦时期反义连用结构的稳定性和成熟性,而这一特性又是由反义连用结构独特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50.
传播具有两大基本问题:一是符号能否指代意义,意义能否共享,这是符号学传统;二是交流如何进行,交流障碍能否解决,这是哲学和伦理学传统。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带有强烈的辩证色彩,深远地影响了后世。前者表现为“名实”和“言意”之辩,后者表现为“是非”与“辩讷”之争,肇始于《老子》,发展于《庄子》,经各学派争论,《荀子》集大成。学术寻根意在理论建构,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古代传播思想看成一个整体,提炼核心概念和命题,重新组成具有逻辑关联的命题系统,从而建构“传播辩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