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前史学界对怎样评价庄子及其哲学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先秦道家的思想演变来探讨庄子的哲学性质.一、道家思想由老子创始由庄子集大成我们后人要追寻道家思想的开山祖师,历来就有很大的争议.不过,最后还不能不找到老子,肯定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第一个把“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并把“道”看成世界万物的总根源而给以系统的哲学论证.所以在分析道家思想时,就以老子为始点,以庄子为终点,从先秦道家的思想发展中,看清庄子在那时所居的重要地位.道家学说到庄子才集大成,正如儒家学说到荀子才集大成,法家学说到韩非子才集大成一样,乃是战国末期封建政治经济统一趋势在学术思想上的反映.道家从老子到庄子还有其中间环节,根据《庄子·天下》记载,道家内部似乎有宋钘、尹文和田骈、慎到以及环渊、老聃三派之分,而最后才为庄子.庄子俨然以直接继承老聃即他所向往的“古之博大真人”①自命.可见,宋钘、尹文和田骈、慎到两派在思想上是对庄子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2.
“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艺理论思想。最早见于先秦儒家的有关论述,它倡导人们为人处事恰如其分,节制感情,强调事物的和谐,这一文艺思想一方面打上了时代烙印,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另一方面它所倡导的这种讲究适中,均衡的“中和之美”。给后世的文艺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3.
宪政的实质就是限政。事实上,把先秦“德治”归入“人治”的范畴是一大历史冤案。通过对先秦德治理念的考察,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德治旨在限政,在先秦社会表现为限“王”;二,“君权神授”、“以德配天”、“德在民中”实现了民制约王的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以德治国”不仅不能少,而且还是民主宪政国家建设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4.
中国古代法律语言随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诉讼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处于法律萌芽期的先秦非成文法,其法律用语极不成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通用性:与全民用语大量地交叉通用。2、复音化程度低:单音节词占主体,许多词处于复音化的初级阶段。3、可替代性:可用同义词替代。4、借用性:常用比喻引申的方法借用全民用语。  相似文献   
195.
196.
诸子散文中大量运用了对话,如实录式对话:师生问答、君臣对问、士人论辩;虚构式对话:修辞性代言、主客问答等。言为心声。任何形而下的形式问题都不仅仅反映一个形式表面,其中必然与某种形而上的追求相关。诸子散文中大量类型不一的对话形式是与个体和时代的追求意识、价值取向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7.
本文依据史料记载及大量出土文物资料,论证了先秦时期以白族为主体建立的滇国之历史渊源、民族群体分布和文化类型特点,提出了滇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是僰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8.
先秦诸子中,儒家对于“乐”进行了详尽的美学阐释。孔子从“乐”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首开论“乐”的先河,公孙尼子的《乐记》则是对于孔子有关“乐”美学阐释的理论总结,荀子则从“乐”的本体和“乐”社会功能等方面对“乐”进行了系统的美学阐释。  相似文献   
199.
略谈方块汉字与文山苗语的相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骨文、先秦文字、楚辞、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字词与文山苗语的本音本意相通这一现象的研究,找出上古以来苗族与汉族长期和睦相处、互相融合这一历史主流。今天不仅要探索、发掘这个文化根,还要培育、发展中华民族的这个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200.
义利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与社会功利之间的关系,两者谁先谁后,是任何社会结构都不可回避的首要价值问题。先秦儒家特别看重义利问题,凡讨论义利关系者,都只有重义轻利的思想,没有不要利的说法。如果拂去蒙在其上的时代烟尘及偏见误解,那么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值得借鉴的理论光彩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