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先秦“说”有故事义、解释义、悦怿义。故先秦“小说”一词在“小”的前提下,乃指①故事的、②寓意的、③愉悦的谈说。中国小说早在先秦就产生了,而且自始就有通于后世一般小说基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2.
中国古代史论著作《帝王略论》卷一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先秦至秦朝夏禹、秦始皇等帝王得失荣辱的讨论,在后四卷中也多次论及这些帝王的功过是非。这些论断对于贞观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玄武门之变被比作周公诛管放蔡的义举,贞观盛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先秦治世的悠长回响。  相似文献   
253.
赵珍 《科学大观园》2014,(17):72-73
<正>地震是极其复杂的一种自然现象,即使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和预报,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则更加困难。翻检史籍,有很多专门记载地震现象的五行、祥异等门类,保存了古人对地震前兆的认识及对地震预兆认识的若干总结,其中也不乏科学的成分。征兆之一:天象变化古人往往将天象变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以日食现象最多,且多在两汉时期,愈至近世愈少。如《汉书》卷10《成帝纪第十》、卷27《五行志》,均记录了建始三年(前30年)日食之后的地震,说"冬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夜,地震未央宫殿中"。为此,成帝诏令公  相似文献   
254.
先秦兵家的治道思想以道胜为宗旨,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目标,以悬权而动为行为标准,以分数为运行形态,以文武相济为约束机制,构成了兵家思想的管理现.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兵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255.
先秦道家的治道思想以道法自然为本质,以清净为天下正为目标,以无为而无不为为行为标准,以太上,下知有之为最高境界,构成了道家思想的管理观,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境界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道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256.
“以道驭术”是我国先秦时期技术伦理的基本思想特征。儒家、道家、法家、管子学派和墨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以道驭术”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农业耕作、手工业技术和医疗活动,其合理成分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7.
孙以昭 《衡阳师专学报》2008,(2):F0003-F0003
在我的朋辈学者中,谭家健教授是50年来发表散文著述最多的一位,已先后出版《先秦散文艺术新粥、伏朝文章新论》等4部专著,主编、合撰《先秦文学史》、《水经注选注》等9部著作。最近,谭氏又推出力作《中国古代散文史稿》,特写上我的读后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58.
胡云平 《科技信息》2008,(1):256-256
本文试以《汉书》、《后汉书》的史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部分理论和方法,探索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诸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9.
先秦荆楚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已大致成型,在北方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在南方则形成以楚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作为一种多元性的地域文化,先秦荆楚文化在楚人不断南移、东移和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承袭、吸收了中原文化因素和南方诸土著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创新、积淀,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质和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开拓进取、自强创新、兼容并包、坚韧执着、剽悍尚武、恋乡敬祖、爱国忠君、浪漫情怀、机智灵巧、价值多元、崇尚乐舞、奢靡享乐、崇火尊凤、尊巫尚鬼等。  相似文献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