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0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7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4篇 |
综合类 | 2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先秦时代,文、史、哲都还处于混然一体茫然不可分开的状态之中,致使文学史界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把诸子散文作为文学色彩浓厚的说理艺术加以研究,呈现出研究诸子散文走不出说理文的特点及其文学成就的奇怪现象.同时,也很少出现对诸子散文的文学因素和文学价值进行专门系统论述的著作.先秦诸子政论散文中为何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因素?推究求源,先秦战国时期,礼坏乐崩,百家争鸣,处士横议,诸子论辨,可放言无惮,各家各派的文章或传道立说,或互相攻讦,或斥责君王.为了助说析理,使人信服.他们十分注意表达效果,这种注重表达效果就使得诸子文章注重了文采;其次,从文章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诸子散文承殷商、两周散文的质文递交,有的尚质,如韩墨,有的尚文,如孟庄.然而不论是文质并存还是尚质尚文,这一时期的诸子文章已由简括趋于详细,文辞由简约趋于丰赡,包涵了丰富的文学因素.这表现在形象、情感、气势,写作技巧、表现方法、语言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42.
目前史学界对怎样评价庄子及其哲学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先秦道家的思想演变来探讨庄子的哲学性质.一、道家思想由老子创始由庄子集大成我们后人要追寻道家思想的开山祖师,历来就有很大的争议.不过,最后还不能不找到老子,肯定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第一个把“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并把“道”看成世界万物的总根源而给以系统的哲学论证.所以在分析道家思想时,就以老子为始点,以庄子为终点,从先秦道家的思想发展中,看清庄子在那时所居的重要地位.道家学说到庄子才集大成,正如儒家学说到荀子才集大成,法家学说到韩非子才集大成一样,乃是战国末期封建政治经济统一趋势在学术思想上的反映.道家从老子到庄子还有其中间环节,根据《庄子·天下》记载,道家内部似乎有宋钘、尹文和田骈、慎到以及环渊、老聃三派之分,而最后才为庄子.庄子俨然以直接继承老聃即他所向往的“古之博大真人”①自命.可见,宋钘、尹文和田骈、慎到两派在思想上是对庄子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43.
倪素平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996,(1):32-36
“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艺理论思想。最早见于先秦儒家的有关论述,它倡导人们为人处事恰如其分,节制感情,强调事物的和谐,这一文艺思想一方面打上了时代烙印,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另一方面它所倡导的这种讲究适中,均衡的“中和之美”。给后世的文艺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4.
245.
张文琴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9):19-22
先秦名学注重从“名实关系”出发系统地考察名,因此可以将其看作一种意义理论,进而可以从逻辑哲学的角度加以解读。历史因果的名称理论是逻辑哲学中一种重要的名称理论,以其为参照系来分析先秦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孔子和苟子对名称的社会历史性的论述,可以对先秦名学研究做一番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46.
生在古代中国,不论你是否刻意追求雅致,你的生活似乎都离不开香。先秦时,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容臭(臭:气味),即香囊,佩于身边,既可 相似文献
247.
探讨人性实际是探讨道德事实之如何的问题,是研究道德究竟有没有可能性的问题,本文从对先秦人性论的分析入手,挖掘其人性论问题上的理论价值:先秦人性论虽然本善本恶,可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他律、自律)加以塑造,都是可以教化的。进而揭示人性本质,———人性是在人类求生存的实践活动中由需要而引起,并随实践活动的深化而发展的人类的特性。从而推导出人性与道德基础的关系:人性是道德的出发点和主体性前提,人性的实现与完善是道德的目的和归宿,道德是人性的显现和完善的表征。 相似文献
248.
我国是古代世界青铜合金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工作开展得较早的,日本学者有近重真澄、道野鹤松等人,我国学者有梁津等人;其中批量分析数较大的,我国学者先后有梁树权、李敏生等;李敏生等于1982年、1984年两次,曾先后分析了殷墟妇好墓和小屯村西殷代葬出生的138件青铜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分析过的我国古代青铜器数应以千计。这些分析都 相似文献
249.
本文主要把先秦儒家的思想和言论运用到运动员的体育道德培养上。用儒家(主要是孔子)的思想和言论阐述了加强运动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现实当中的直接指导作用以及先秦儒家思想对建设和谐体育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0.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墨子·大取》云:“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里所说的“类”,虽不专指文体类别,但包含有区分文体的内涵。《尚书·毕命》则将“辞尚体要”与“政贵有恒”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文体的重要意义。《周礼》、《礼记》等都有关于文体的记述。后人继承这一传统,对文体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