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5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C4烃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玫  刘飞  黄剑锋  周金波 《甘肃科技》2007,23(4):117-118,187
综述了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过程中C4烃中烯烃和烷烃的化工利用途径.探讨了C4混合物在芳构化、催化裂解等方面的化工利用.  相似文献   
92.
FCC油浆热转化制备中间相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催化裂化(FCC)油浆在热转化过程中生成高含量中间相沥青的规律。采用程序升温、多管井式坩埚炉进行热转化反应,通过族组成分析、光学显微镜、核磁共振、以及元素分析研究了FCC油浆热转化过程中中间相沥青的形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形成经历了3个阶段,即微晶形成、微晶生长及中间相小球融并,前2个阶段是缓慢过程,后1个阶段是快速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溶物的浓度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
FCC油浆的芳烃富集及COPNA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糠醛为溶剂对FCC油浆进行了萃取分离。考察了温度、剂油比对两种FCC油浆中富含芳烃组分(糠醛抽出油)组成和性质的影响。确定出油浆中芳烃富集的最佳萃取条件:温度为50℃,剂油比为2。对比了不同油浆富含芳烃组分合成COPNA树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环烷基油浆的糠醛抽出油的芳烃含量高于石蜡基油浆,因而更适宜合成COPNA树脂。  相似文献   
94.
催化裂化原料油的乳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掺渣蜡油乳化成W/O乳液,作为催化裂化原料油,在二次雾化和分子解聚作用下,可显著改善原料油雾化状况,降低结焦和干气收率。研究了掺渣蜡油的乳化过程,包括乳化剂的单剂筛选和复配以及乳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M-2)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乳化剂的复配能增加乳化原料油稳定性;适宜的掺水量是ω水=0.10-0.15,加剂量为ω乳化剂=0.001-0.00125;乳化温度70℃-80℃,乳液体系中水珠分布直径为5μm-10μm,乳化原粒油在80℃时油水分层时间达14d。  相似文献   
95.
运用重油催化裂化十一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工业应用软件 RCCLK,对催化裂化装置掺炼焦化蜡油和焦化柴油的工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预测计算结果能较好地符合催化裂化反应规律 ,为催化裂化掺炼焦化蜡油、柴油选择合理的操作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采用X 射线衍射 (XRD)、红外光谱 (IR)、NH3 TPD、真空重量吸附、静态吸附容量法以及正己烷的裂化反应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用 10 0 %水蒸气处理的HZSM 5分子筛 (硅铝比为 2 5 ,直接法合成 )的结构、酸性、吸附性能和催化裂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HZSM 5分子筛的结晶度虽有下降趋势 ,但变化不显著 ,水热处理温度对正己烷吸附量的影响也不大 ,这说明水热处理后HZSM 5分子筛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HZSM 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减小 ,二次孔或中孔有增大趋势 ,酸中心数目减少 ,活性降低 ,但其活性稳定性却较高。  相似文献   
97.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 (SFEF)将土哈稠油中大于 5 0 0℃的渣油分离为 7个窄馏分 ,并对各个窄馏分及其残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微型催化裂化反应器上考察了各个馏分油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 ,将反应结果与抽出油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分离渣油的方法 ,分离出的各个窄馏分的裂化性能与抽出油的组成及性质密切相关 ,各个窄馏分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随窄馏分抽出率的增大而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98.
彭贞祥  沈双柱 《甘肃科技》2006,22(4):45-46,56
介绍了催化裂化装置主风机电动机采用液态软起动方式。实现无级切换,使电机在恒电流、软起动状态下,起动电流可控制在额定电流的3-4.5倍左右,减少了电机起动过程中的发热,改善了电网电压质量。为催化裂化装置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用液固吸附色谱法测定了催化油浆在不同条件下储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考察了时间、温度及封氮对催化油浆中胶质和沥青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储存过程中,芳烃转变为胶质,胶质转变为沥青质。封氮储存可明显抑制沥青质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0.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降烯烃过程,促进烃类的异构化反应,可以弥补由汽油烯烃饱和组成的辛烷值损失。研究了分子筛结构、表面修饰、金属种类及双功能活性中心距离等,对正庚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异构化选择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分子筛的孔道特性,包括分子筛的孔口大小、分子筛的内部孔结构等;另一方面是金属和酸性活性中心的配合。异构化反应在分子筛的内外表面同时进行。低温时以外表面反应为主;升高反应温度,内部反应随之发挥重要作用。外表面可能是中孔分子筛裂化反应的中心。当金属和酸性活性中心的比例合适且间距靠近时,异构化中间产物可以很快地加氢,从而减少二次裂化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烃类异构化催化剂应用于工业装置,表现了良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