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考察了不同HRT、混合液回流比、污泥龄各种影响因素下,A2/O工艺的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当系统HRT为24h,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9%和79.8%;当回流比R为150%时,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0.0%和74.4%;当SRT为12d时,COD去除率、脱氮率、除磷率分别达到76.4%,66.2%,79.7%。  相似文献   
72.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efficient technologies on removal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from water due to their wide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threat to human health. In this work, a durable and convenient electrosorption device was designed in continuous flow mode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of PFOX (X = A and S)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 from water under electrochemical assistance. The electro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different influent and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and electrode distance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removal efficiencies toward both PFOA and PFOS could come up to 90 % at 1 V. Compared with open circuit (OC) adsorption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improved by 4.9 times (PFOA) and 4.2 times (PFO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MWNTs electrode was found to be reusabl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efficient method to remove PFOX from water by electrosorption in continuous flow mode.  相似文献   
73.
为解决传统的流动和传质特性研究只能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一些经验性关系的局限性问题,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技术对微生态周期切换式厌氧系统(PABR: Periodic Anaerobic BaffledReactor)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RTD: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实验的 CFD 模拟, 以期为 PABR 构型改进、工况模拟、 风险预测与评估等工作的开展提供节省人力物力的实施方案。 利用 COMSOL 平台对 PABR 内水体的 SOLID WORKS 三维建模进行网格划分, 进而使用单向流层流模块、 稀物质传递模块及瞬态求解器, 根据PABR 试验装置实物 RTD 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 应用 Matlab 对其实物与 CFD 模拟的标准化曲线分别进行归一化积分求解, 判定其相似程度在可接受范围。 最后利用 COMSOL 后处理技术可视化示踪剂在 PABR 内的流动和扩散过程, 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74.
以多孔的球、齿球和三叶草形催化剂为填充颗粒,考察了微膨胀床反应器的床层压降及液相总的和局部的轴向扩散特性。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床层压降都随表观液速的增大而增大,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小;球形催化剂的床层压降最大,三叶草形催化剂的床层压降最小。通过示踪-响应法测定示踪剂在微膨胀床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求取了床层总的和局部的彼克列数Pe。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总的彼克列数都随表观液速的增大而增大,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小;局部的彼克列数随着催化剂床层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种催化剂床层的总的彼克列数大小依次为:球形最大,齿球形次之,三叶草形最小。  相似文献   
75.
朱立志 《科技资讯》2010,(26):149-149
剩余污泥问题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面临的最严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污泥减量化技术是在剩余污泥资源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剩余污泥处置新概念,是解决剩余污泥问题的根本性方法。污泥减量工艺的关键就是高效污水处理的同时具有尽可能低的污泥产率。  相似文献   
76.
为了有效的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选用生物转盘反应器为主体处理技术.研究了不同转盘转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生物转盘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后,转盘转速为3 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出水COD、氨氮的值分别为94.08 mg/L和18.45 mg/L,去除率分别为94.12%和90.03%,已经达到纳管标准,说明生物转盘反应器是一种适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7.
采用ASBR装置,在常温条件下对影响污泥酸性发酵的主要因素如排泥间隔时间、pH、HRT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ASBR处理污水厂污泥的最佳酸性发酵工况,即:温度22℃,进料VS 20g/L,HRT 3.0d,间隔2d排泥,不调节pH。此时,污泥的产酸率为0.128,VS去除率为34%,发酵液的碱度为570~839mg/L,NH3-N的质量浓度为280.1~318.6mg/L,PO43-的质量浓度为29.45~44.32mg/L。  相似文献   
78.
利用气体水合物技术分离含氢气体混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套高压水合物分离装置。在不同的温度下,利用该装置分别测定了H2,GH4二元混合物和H2,CH4,C2H6三元混合物与水合物促进剂和水的乳化液进行水合反应时系统压力以及气相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分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温度越低,体系压力降低越快,H2浓度增加越快。对于二元混合物,当压力降低(H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降低(上升)趋势变缓。三元混合物的规律和二元混合物类似,但C2H6浓度在初始阶段有明显的降低,到一定阶段又开始缓慢上升。总体上来看,C2H6的浓度还是低于原料气浓度。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水合反应的气体停留时间,即二元混合物停留时间为15~25min,三元混合物停留时间为20~30min。对于三元混合物,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对C2H6的浓度提高不利。  相似文献   
79.
为减少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总能耗和乘客换乘时间,以列车的在站停留时间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一种协同优化的时刻表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遗传算法。应用北京地铁五号线和亦庄线的实际数据展开算例研究,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研究较优化前的轨道交通系统总能耗减少5.15%,乘客换时间减少17.66%。  相似文献   
80.
通过置于双通道交叉射流喷嘴中心通道的旋流器产生旋流,在φ1m×4m的大型净模装置上,测定了射流携带床气化炉内的冷态停留时间分布,得到了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显式数学表达式;给出了实验范围内模型参数与无因次相似准数S、Ct和喷嘴环隙与中心射流动量比Gr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