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2013年11月,浙江省作出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两年多来,通过"五水共治",治出了秀水美景,治出了发展后劲,治出了法治意识,治出了干部作风,治出了百姓口碑,为浙江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厦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已成为全面建  相似文献   
32.
《潍坊学院学报》2016,(5):40-44
监察专员制度是发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一项行政权力监督制度,目前已运行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制度在完善西方经典三权分立原则的基础上融合了民主、法治和人权保护等多种价值,其运行又综合了多种监督理念。当前我国自身的行政权力监督体制存在种种问题,鉴于监察专员制度运行的普遍性经验和其自身的多元性,可以试验性的在我国设立该制度。  相似文献   
33.
1997年9月,“依法治国”四个字被写入十五大政治报告,由此开创了依法治国的一个新时代。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详细描绘了法治中国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34.
郑苗 《甘肃科技》2016,(3):59-61
法治已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的道德秩序因为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快速变迁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的恶化严重侵蚀民主、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也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术界开始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中国所遭遇的道德困境,从我国的道德现状出发,重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道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5.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提倡的德治与法治、情理与法理的有机结合,能为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当代法治建设,应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的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建构以个人为本位的法治运行机制,促成公民内在法治信仰、并自觉外化于行的法治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国家进行全民普法教育的指导思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和加强大学生德育建设的关键。普法重在普及法治意识培养法律精神,高职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王龙龙  焦堃 《科技信息》2011,(16):76-76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顺利进行,免不了要借鉴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和观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8.
文章对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作了简要回顾和梳理,并同时将之与现代化"依法治国"的内核作一比较,以期能扬弃和借鉴部分古代传统法律文化,古为今用,以便能完善现行法治,推进"依法治国"之进程。  相似文献   
39.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我国整个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其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与否。南京高校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去整合自己的文化资源,从观念、制度、组织和行为等不同层面来探寻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以推动南京高校法治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0.
孙风强 《科技资讯》2014,12(22):208-209
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个体的法治信念,而任何信念的内化都需要相关社会生活现实与信念表述的相容性.法治信念的塑造需要探索法治信念与社会个体现实生活的相关性,法治在人-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存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法律规范来源于人类个体社会生活中的群体共识性元素的理性表达,其元素是人类个体现实生活规律的具体化.法来源于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国家这一社会运行工具之后的制度化选择,法在此过程中承担了人通过国家来运行社会的沟通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