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有利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高校转型发展。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从顺应时代要求、深化综合改革、加强章程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大学精神等五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62.
西柏坡时期我党及华北人民政府的法制建设已颇具规模,这些涵盖了国家管理各个领域的法令规章为支援前线战争、解放全中国以及肃清解放区社会不良风气、维护民众权益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时至今日,从法治的视角下释析西柏坡时期的法制建设,对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仍然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3.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真假难辨、离奇耸动的谣言开始转战互联网,严重干扰了网民的视听。通过微博进行的发泄、谩骂,甚至人身攻击、诽谤和恐吓亦层出不穷,使得不少人将互联网视为“信息公厕”,甚至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法打击、整;台网络谣言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起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定含义;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的探讨,说明了我们党为什么要培育国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了我们党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理论创新,其基本内容的确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次制度创新,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作用是一次实践创新。十六大的有关决策将对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6.
学习贯彻党章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依法执政是党对依法治国领导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执政,必须学习贯彻党章,遵守和维护党章.  相似文献   
167.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大背景 ,与依法治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要加深对以德治国的认识 ,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完善与以德治国相配套的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68.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做到:法无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行,行政行为程序化,违法行政必受追究。严格依法行政,必须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观念和意识,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建立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9.
加强行政审判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需要,重点应放在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依法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上。当前应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以牢固树立民本观为立足点,讲正气,坚持正义,大力改善执法环境;二要以改革为动力,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负责制,强化合议庭职责,建立健全公正高效的行政审判运行机制;三要以抓队伍建设为根本,严肃执法,公正司法,为人民群众高擎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70.
主要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紧密结合,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阐明了当今所提的“以德治国”是对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德治”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