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6篇 |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2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41.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5):51-54
礼法之治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社会的基本治国理念,是将礼治和法治以德主刑辅的形式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礼治、法治思想,成为中华法系的标志之一。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通过合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将礼法之治的方法有效地应用到当代社会,将更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法治国家的确立进程。 相似文献
14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并全方位阐述和部署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化工作。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和体系化构建应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意蕴,从人民意志、人民权益、人民创造、人民满意四个维度阐明“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逻辑,构建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3.
以德治国与大学德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福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99-102
“以德治国”是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急需加强的背景下提出的。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一个靠国家强有力机器的强制和威严,一个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殊途同归,其目的都要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社会的健康运行,各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德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实现“以德治国”,首先得“以德育人”。为了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大学必须强化德育意识,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完成国家赋予大学的德育使命。 相似文献
144.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农民法律意识落后,农村的立法,执法及司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民平等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因此要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农村立法,加大执法和司法大度,培养农民现代法律意识,解决农村突出现实问题,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45.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做到 :法无授权不得行 ,法有授权必须行 ,行政行为程序化 ,违法行政必受追究。严格依法行政 ,必须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观念和意识 ,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 ,建立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 ,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6.
147.
党的十五大巳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的提出来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法活国家。的基本内涵。对北,从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实行的民主性质、所应建立的法律体来等5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8.
关于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21世纪高等学校重要的办学理念,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因此,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依法治校工作,推进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9.
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机理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凯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9
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过程受主体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提高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必须从多方面不断改善影响和制约公民法律意识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