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付强 《科技信息》2011,(6):75-76
民本思想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民本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日益成为现阶段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2.
刘胜勇 《科学之友》2008,(11):90-91
作者在考察依法行政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依法治国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3.
论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民主政治不健全、文化教育落后、法制不完善以及传统法律思想与文化的消极影响是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4.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做到 :法无授权不得行 ,法有授权必须行 ,行政行为程序化 ,违法行政必受追究。严格依法行政 ,必须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观念和意识 ,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 ,建立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 ,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5.
郭月菊 《菏泽师专学报》2000,22(1):56-57,98
宪法是治国的根本大法,是现代民族国家法制的基础,宪法变革要在程序、内容上合乎宪法要求。  相似文献   
136.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原则。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工作的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组成的部分。它对法律、法规能否得到执行以及执行效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为了使法律、法规的能够贯彻执行所采取的一个根本保障性的手段。我国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对指导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思想、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推进和加强法制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地震部门,我们应当把防震减灾依法行政作为贯穿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一条主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37.
党的十五大巳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的提出来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法活国家。的基本内涵。对北,从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实行的民主性质、所应建立的法律体来等5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8.
关于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济生  勾小群 《科技资讯》2007,(26):114-1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21世纪高等学校重要的办学理念,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因此,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依法治校工作,推进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批判地吸收了我国传统治理国家的经验,赋予“德治”以新的内涵,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方略提出来,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治国理论。对实施这一治国方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0.
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机理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过程受主体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提高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必须从多方面不断改善影响和制约公民法律意识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