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对依法治国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代中国人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基本矛盾,提出要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必须树立公民对法律的依赖感;制定良法,确立公民的法律正义感;公正司法,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加强法律教育,塑造公民现代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22.
参照西方的义务论理论,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务论伦理思想,得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务论的伦理思想——尤其是《春秋》决狱制度——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认真研究传统的道德理论,并应用到现实实践中,尤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继承传统文化的理论精华。  相似文献   
123.
在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向现代化社会进军的征途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一观点,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要跨入现代化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依法治国,扭转“人治”现象,使全社会步入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124.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和人治传统的文明古国。在这样的国度里建设法治,切不可感情用事,一哄而起,而要回顾历史,立足现实,进行冷静地观察与思考。本文从中国的历史出发,立足于现实,提出了以历史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从中国社会寻找和发掘法治的生长点,建设有中国特色法治化国家的新思路——建立刚柔相济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5.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认识应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其积极因素,又要注意其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吸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结合当前社会与世界状况进行综合创新,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中的积级作用,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6.
我国地方立法的形成与发展、设区的市社会条件的变化表明,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确保立法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增强法律制度对社会结构分化回应的及时性、注重立法"民主性"、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应成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法律思路。为了确保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有效行使,应完善相关法律,确立设区的市的立法主体地位;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明确设区的市立法权力的范围;增强立法的民主程度,提高立法质量,同时,还应注重对立法权行使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7.
"礼法之治"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社会的基本治国理念,是将礼治和法治以"德主刑辅"的形式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礼治、法治思想,成为中华法系的标志之一。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通过合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将礼法之治的方法有效地应用到当代社会,将更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法治国家的确立进程。  相似文献   
1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国理政理念先后经历了从依法治国向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变迁。尽管如此,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还是面临着境外敌对势力点对点渗透过程中所宣扬的"宪政"观点、少数网络大V与网络大咖所主导的"网络暴政"以及政府治理与百姓抗争之间的矛盾被少数人恶意炒作等多方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坚持用"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来应对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冲击;需要坚持用"网络立法"与"网络问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坚持用"政府善治"与"公民理性"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9.
法治化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作用,是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确定性的原则,保证国家治理在这个体系内有目标、有规范、有底线、有秩序地进行。法治化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法治精神"。法治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体同构、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法治化寓于治理现代化当中,治理现代化通过法治化加以体现。依法治国中的"法"应该做一抽象的新解释:依照"法治"来治理国家,即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在保障"确定预期"的条件下,"自由"在当下,应该成为法治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0.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定为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战略目标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实现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国家加快了立法步伐,逐步完善了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制定了民法通则及数百个调整民事、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颁布了行政诉讼法及一大批行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