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8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河南科学》2016,(4):587-591
建立了裂缝性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模型分水力裂缝区域与储层区域两部分,水力裂缝基于离散裂缝模型降维处理,储层区域使用双孔双渗模型表征,使用伽辽金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编程计算绘制了压力动态曲线,并对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影响曲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动态曲线分为双线性流、裂缝径向流、椭圆流、拟径向流、窜流及边界反映6个流动阶段.裂缝间距越大,裂缝径向流持续的时间越长;裂缝条数越多,消耗的压差越小;弹性储容比越小,窜流形成的"凹子"就越宽越深;窜流系数越大,"凹子"形成的时间就越早.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试井模型,而且可为裂缝性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圈闭成因与油贮形态为主要依据的潜山油藏分类方案.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共划分为块状单斜断块型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单斜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褶皱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褶皱剥蚀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单斜断块潜山油藏和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褶皱断块潜山油藏6种类型.研究区多存在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潜山油藏类型,其特征是以多期裂缝构成网络状储层及受不整合面和断层影响而形成的有效裂缝网络体系.油藏内部具有强非均质性,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其宏观外部形态不完全受地层界线控制;当裂缝高度发育时,则地层连成块状,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可形成块状油气藏.  相似文献   
63.
通过岩心驱替以及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和规律.运用先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驱替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完成了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盐油藏储层参数变化呈多元非线性函数关系,变化规律复杂;渗透率变化存在临界值,大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小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小;注入水性质会对参数变化过程有影响,而对最终变化结果无影响;盐的溶解是储层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岩石颗粒的脱落和运移是储层参数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4.
河南新庄油田核桃园组的油藏是典型的边水驱动特稠油藏,在分析温度对分流方程的影响后,对该区蒸汽吞吐生产井的含水率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根据油藏的实际地质特征,建立了数值模型,对所总结的含水率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存水量变化等参数,提出了一种综合判断地层水侵入规律的方法.实际的开采井动态分析证明了该判断方法的可行性,对类似的水侵特稠油藏的生产动态分析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5.
因为与油气成藏作用相关的矿物种类较少, 传统同位素测年法很难在油气成藏期方面展开应用, 油气成藏年代的直接、定量研究是同位素年代学和石油地质研究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本次研究对中扬子地块南缘(江南-雪峰隆起北缘)半坑古油藏断裂带内沥青伴生石英脉进行的包裹体40Ar/39Ar 同位素真空击碎法测年实验, 获得了两条截然不同的、线性相关均良好的反等时线, 对应两个年龄坪, 两期年龄分别对应228 Ma 左右的原生包裹体和149 Ma 左右的次生包裹体, 代表了两期不同性质的流体行为. 古油藏断裂带内沥青及伴生的石英脉体是构造作用和成藏及改造作用过程中的一体化产物, 与构造作用和烃类运聚具有着非常严格的响应关系, 可以约束多期复杂构造作用下油气成藏、改造和破坏的时间, 据此将半坑古油藏成藏演化过程划分为晚印支期(228 Ma 左右)原生油气藏形成阶段和早燕山期(149 Ma 左右)油气藏改造阶段. 本次研究重建了多期复杂构造作用控制下的中扬子地块南缘(江南-雪峰隆起北缘)巨型油气成藏带内油气聚集与改造/破坏的年代学格架, 是江南-雪峰隆起北缘特殊大陆构造属性对海相油气巨量富集与改造/破坏的控制作用在时间链条上的体现. 展示了流体包裹体40Ar/39Ar 定年技术在油气成藏年代学方面, 特别是在中国南方地层时代老、烃类演化程度高、多旋回构造作用背景下的海相油气成藏地区应用的可行性与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6.
利用原油成熟度参数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淀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油源进行对比,分析烃源岩特征参数,并分析荧光薄片及三维定量荧光测井成果.结果表明:与沙河街组一段、二段及沙三上段原油物性特征、正构烷烃分布、母质类型及沉积环境相似,均属于未熟—低熟原油,油质中质偏重,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沙一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67.
针对低渗透油藏储层发育特征、流体渗流规律及五点法井网特点划分流动单元,建立了考虑压敏效应、变启动压力梯度、排距井距、裂缝与井排角度、裂缝长度及非均质性等因素的见水时间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见水时间的影响规律。与已有成果相比,所建立见水时间计算模型考虑因素更加全面,更趋于矿场实际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井距与排距之比越大、非均质性越强、裂缝长度越大、启动压力梯度越小、原始地层压力越小,见水时间越早;随着裂缝与井排夹角的增大,见水时间呈波动性变化;原始含水饱和度在0.4~0.5,见水时间早。研究成果可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68.
针对碳酸盐岩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波及效率降低、水窜严重、提高采收率效果差的难题,提出利用流道调整配合注水开发的方法,研发耐温耐盐聚合物凝胶调堵体系,考察其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的应用性能。根据油藏条件及剩余油情况分析耐温耐盐聚合物整体调堵可行性。结果表明:体系耐温可达140℃,耐盐2.36×105 mg/L,岩心封堵率为95.21%;采用“两头封堵”(即注水井与采油井同步作业)措施后,含水率由100%下降至50%;施工前、后相同生产时间累积增油800 t,平均日增油5.5 t。  相似文献   
69.
一种油藏储层三维可视化散乱数据插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快捷有效的确定待估点的有效样本点集的辐射吸收插值模型,该模型应用到散乱数据网格化过程中,它不但具有加权平均算法的优点,而且具有插值效率高、局部性好、易于控制、易于对数据增加约束条件等特点.辐射吸收插值模型由辐射过程、吸收过程和合成过程组成.讨论了辐射吸收插值模型的实现原理、设计过程、在油藏储层三维可视化散乱数据插值中的应用和模型特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70.
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并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侏罗系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纪济阳坳陷为一受北西向断层控制而相互分割的山间盆地,早、中侏罗世以冲积平原和滨浅湖沉积为主,晚侏罗世以冲积平原沉积为主.对应于早-中侏罗世早期-早-中侏罗世中期-早-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北西向断层的活动依次表现为较强-弱-消失-极微弱-较强5个不同的阶段.相应的沉积表现为在北西向断层的东北侧,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逐渐演化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不断向盆地中进积;滨浅湖发育范围逐渐变小,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