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01.
在中国当代文坛,她被誉为“西藏的马丽华”。她优美、独具魅力的文风,在文学、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广泛涉猎和知识积累,特别是纪实散文作品信笔由缰,娓娓道来,旁征博引,情怀深厚,极具个人特色,深得读者喜爱。她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文联和西藏作协副主席、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且著述甚多,笔耕不辍,已出版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20余部,其中多部已被译为英、法等文种,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如代表作“走过西藏”系列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文史读物《风化成典》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小说《如意高地》获老舍文学奖。她参与编导的电视专题纪录片《西藏文化系列》(1993年,共12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受《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委托,我们对马丽华进行了专访,力求以马丽华走过的文学之路、她对西藏的深情热爱以及西藏题材作品的创作历程为脉,围绕其创作中的西藏情结、文学风格以及对西藏历史文化和高原自然科学的涉猎等方面,展现出一代高原文人奉献西藏的精彩人生历程,诠释了她对西藏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对西藏文学发展的殷切期许。  相似文献   
102.
多年来,我们几乎养成了一种习惯,看任何东西总讲究从表象看本质,总以为什么东西后面都会藏着一个深奥的主题,以至于常常欲言又止或作沉思状,不懂装懂,其实好多事情并非这样,我们看到的往往就是全部,我想, 《废都》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3.
作为“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标志之一,魏晋南北朝的文集编纂,是创作实践与目录学传统双重作用的结果。文集中总集、别集有分,产生先后有自,反映了此期文论方法的发展、流变,从中也能管见魏晋与南北朝美学追求的不同旨趣。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现存较完备的南北朝文学总集,有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简称严《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简称丁《诗》)、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简称逯《诗》。三书共收录陈朝作家118人,然于其生卒年,或阙如、或无考、或失误,如丁、逯之《诗》所收肖贲,我已有专文作了考辨(见《华中师大学报》1988年第五期《肖贲生卒年考及“仕陈”辨疑》)。  相似文献   
107.
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既是幽默讽刺文学的代表人物,又是第一个成功结合喜剧和科幻的作家。不过,他并不把自己定位为科幻作家,而是喜剧作家,只是把科幻当成喜剧的一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8.
文学客体对文学创作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文学客体世界并不是天然的纯客观的存在,它有极复杂的内在构成,其中最重要但又常被人们忽视的是主体因素以积淀方式转化为客体因素,使文学客体在其自然,社会与作家活动三个组成部分中都形成双重性质,它们一方面给文学提供着“死”的材料,一方面又提供着活的观念。结果,主体积淀丰富了文学客体世界,同时也就丰富了文学自身,对客体构成中主体因素的正确理解,把握,成为文学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109.
广东著名客家籍作家程贤章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他以反映客家的社会历史、表现客家人的的社会生活、弘扬客家文化为己任,在创作上有着独特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110.
《科学大观园》2009,(19):34-35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幻作家詹姆士·贝利曾在40年前,也就是1968年,预言2008年11月18日会是什么样子。他在《机械图解》杂志上发表《40年后的未来》一文,对40年后的地球进行了大胆猜想。这些猜想从纯平电视到电视会议。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当然,他的有些预言并没有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