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仿刺参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物种,良种选育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其中体色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为了比较3种不同体色仿刺参的遗传结构,采用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我国3种体色(青色、白色和紫色)仿刺参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与核糖体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片段进行分析,揭示其遗传结构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长度分别为812~830 bp、877~915 bp、1 536~1 572 bp。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在青色、紫色和白色仿刺参中分别检测到单倍型个数分别为4/5/5、5/3/4和4/4/3, COⅠ序列多态性位点数目所比例最大, 16S rRNA序列最小。3种色型仿刺参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遗传距离数值均比较小,范围分别为0~0.014 7、0~0.021 2和0~0.010 3,没有达到种的分化水平。以紫海胆为外群,基于COⅠ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白刺参单独聚为一支,但是紫色和青色仿刺参不同个体间相互交叉聚集,无法通过发育树区分。  相似文献   
52.
<正>为交流改变体色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变色龙改变体色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伪装,其实变色龙改变体色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交流,它们通过变成绿色、蓝色、黄色、红色、棕色、白色或黑色来彼此进行交流。这与人们的普遍观点相反,变色龙并不只是简单地根据周围环境改变颜色,而是通过体色展示它们的心情和态度。其中就包括变色龙会根据温度、心情和紫外线改变肤色,这些变化在预示它们的社交活动和活跃程度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雌性豹纹变色龙怀有  相似文献   
53.
从虾塘现场观察,病虾游动速度缓慢,厌食甚至停止摄食,体色发白,常有个别病虾浮于水面,呈无规则方向游动,有些病虾伏在池塘边,呼吸困难.严重的侧卧在池底,只有游泳足在不停地划动。捞起病虾检查,病虾整个鳃部发黑、肿胀、鳃丝腐烂,软骨外露,有污泥;严重的边缘缺损,个别有白色絮状物,发病虾多发生于6厘米规格以上虾苗。  相似文献   
54.
本文用实验综述说明青蛙体色随环境改变而改变。体色的快速变化主要由位于真皮层的较大黑色素细胞活动的参与。外界环境变化通过体内激素而起作用,导致青蛙体色改变。  相似文献   
55.
研究一种黑色金属高耐蚀性,无毒黑化新工艺,并探讨了该体系黑化机理及影响黑化膜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对黑化液的维护和调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黑化膜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其稳定性和耐腐蚀性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关于发蓝性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56.
在形态和解剖上对拟细鲫和瑶山鲤做了比较,得出这两个种是真实有效但需重新界定.认为身体细长、胸腹面平宣、瞳孔通常较大、侧线以上鳞片有显著月牙形黑斑、肠管较细、肠壁较厚、肠盘曲紧密、下咽骨较细小为拟细鲫;身体为长形、体很侧扁、胸腹部很突出、瞳孔较小、身体侧面鳞片无显著黑斑、肠管较粗、肠壁薄、肠盘曲松弛、下咽骨粗壮的为瑶山鲤.从而对多年来在这两者分类上出现的混乱情况给予了澄清.  相似文献   
57.
一看体色。好鱼苗群体颜色相同,体色鲜艳有光泽;差鱼苗往往体色略暗。  相似文献   
58.
中国柞蚕小杏黄,鲁红和青六号品种幼虫体色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鲁红,小杏黄和青六号品种杂交试验,查明了中国柞蚕幼虫体色红色,黄色,黄绿的受控基因和遗传方式,鲁红为杂合体,基因型为R/+Y/YG/G,纯合体R/RY/YG/G在卵期致死,小杏黄纯合体基因型r/rY/YG/G,青六号纯合体基因型为r/r+r/+r/G/G。鲁红和青六号体色有两对基因差异。  相似文献   
59.
本文综述了鱼类色素细胞的起源、分类以及体色的生态学意义。作为脊椎动物最大的类群,鱼类具有6种起源于神经嵴的色素细胞,其中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蓝色素细胞含有相应色素物质,而彩虹细胞和白色素细胞是通过嘌呤类结晶体的反射作用呈色。色素细胞的数量、大小以及分布情况,加上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决定了鱼类的体色多样性。鱼类的体色作为视觉信号系统,在其生活史关键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个体的生存和社会种群交流,具体可体现为模拟色、婚姻色等;而紫外体色大大拓展了鱼类视觉信号系统的范围,用于种群内部交流,具有较高的隐蔽性,是为躲避捕食者而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策略。充分了解鱼类色素细胞的多样性以及体色形成的复杂性,可为深入探索鱼类行为学和种群交流提供科学基础,同时可为优质经济鱼类的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2018年10月,于辽宁省新宾县岗山二道阳岔地区采集到15只鼩鼱标本,基于形态和分子鉴定,确认这批标本为远东鼩鼱(Sorex isodon).该物种为辽宁省兽类新纪录,是远东鼩鼱在我国的最南分布.不同地方的远东鼩鼱种群体色变异也被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