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牛细胞核移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成熟培养(IVM)23-24h的牛卵母细胞,去核后用80V/mm,40μs电激活2次(I组)或不激活(Ⅱ组),然后注入8-32细胞期体外受精(IVF)牛胚胎的卵裂球,再用80-100V/mm,40μs电激两次诱导卵母细胞与卵裂球融合,两组的融合率(62.8%与65.1%)和卵裂率(55.4%与51.9%)无显著差异(P〉0.05)。全部412枚重组卵电激后的融合率是63.8%(263/412)  相似文献   
22.
屠宰母牛卵巢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与早期发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将采自屠宰母牛卵巢的未成熟卵子在含有促性腺激素和牛血清的TCM199或Ham'sF10内培养成熟后,再用以钙离子载体Ionophore A23187诱导获能的牛新鲜或冷冻精子进行授精处理,6~7小时后移入发育用培养液,即含有牛血清及丙酮酸钠的M199或Ham's F10内继续培养。在授精48小时及60~96小时后分别统计了培养卵子的受精率及受精卵的卵裂率。在部分实验中把发育为4~8细胞期的胚移入经假孕处理过的母兔输印管内培养4~5天或者在原发育培养液内继续培养5~8天之后观察了桑椹胚、囊胚的出现率。结果是培养卵子的受精率及受精卵的卵裂率分别达92.0~97.8%和62.5~67.6%,移入兔输卵管内和在体外条件下继续培养的卵子中分别有3.7~30.8%和4.3~31.0%(发育为外形正常的桑椹胚~囊胚期胚胎(包括扩张囊■及■化囊胚)。  相似文献   
23.
主要分析总结了近五年来牦牛繁殖科学在生殖内分泌调节机制、诱导发情与同期发情、超数排卵、牦牛及牦牛与普通牛体外受精、牦牛与普通牛异种体细胞核移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将这些研究进展应用到牦牛生产中以提高牦牛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进一步开展牦牛繁殖科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MAPK参与调节猪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细胞周期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猪卵巢中获取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电激活后的不同时间采集样品,经裂解变性后利用蛋白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其中MAPK磷酸化变化,并且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ERK2的迁移,结果显示,猪卵母细胞中MAPK的量基本不变,体外培养前GV期猪卵内MAPK无磷酸化,培养20h和MAPK开始发生磷酸化,30h时进一步增加,36h时有所下降,40h时达到最高,一直到60h仍未降低,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ERK2由胞外向胞内迁移,并分布于核区,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后18,20hMAPK磷酸化降低,几乎被灭活,但22h时开始上升,体外受精12h后MAPK完全去磷酸化,16h时重新磷酸化,以上结果表明,MAPK磷酸化/去磷酸化在猪卵母细胞MⅠ向MⅡ转化,受精后原核的形成及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启动等方面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5.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院生殖医学中心13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所有病例均发生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诱导超排卵后。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水、少尿、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失衡和氮质血症等,OHSS往往与高妊娠率伴随,轻、中度OHSS经系统监护,多不需特殊治疗;较重的患经人体白蛋白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维持重要器官灌注等处理后治愈。  相似文献   
26.
探讨了四氯化碳对小鼠生殖作用的影响.采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外受精的方法研究了四氯化碳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对小鼠脏器、超排卵的卵母细胞数量和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释放,影响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并可降低体外受精率.四氯化碳可以破坏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降低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具有潜在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27.
发情犬与未发情犬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发情犬和未发情犬卵巢,回收大腔(直径大于2mm)、小腔(直径1-2mm)和不可见卵泡卵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结果如下:①发情组的单精受精率(31.2%),原核形成率(19.4%)高于未发情组。发情组的多精受精率(12.6%)要低于未发情组。②直径1-2mm、大于2mm卵泡组单精受精率略高于不可见卵泡组。可见卵泡组的原核形成率高于不可见卵泡组。③发情犬卵泡直径大于2mm组卵裂率高于发情犬和未发情犬  相似文献   
28.
牛体外受精胚胎在成份确定培养液内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牛体外受精胚胎培养于化学成份确定的 SOF+PVA的培养系统内 ,观察了不同PVA浓度对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结果在 1 mg/ml、3mg/ml和 5mg/ml的 PVA浓度条件下 ,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 2 7.5% a、1 9.1 % a和 4 .3% b( a>b,P<0 .0 1 ) .将体外受精胚胎分别培养于 M1 99+输卵管上皮细胞、SOF+BSA和 SOF+PVA的三种培养系统内 ,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 2 0 .4 %、2 9.0 %和 2 7.5% ,结果表明本研究确立的化学成份确定的体外培养系统可以用于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培养 .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显微受精的方法,并探讨小鼠附睾精子在显微注射进入卵母细胞后的受精能力。方法:用显微注射法把小鼠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注入卵母细胞的胞质内或卵周隙进行显微受精。结果:把单个附睾尾精子注入卵细胞质中,培养后14个存活的卵细胞中,有5个卵裂为2-细胞期胚胎;将单个附睾头精子注入卵母细胞中,有25个存活,其中9个受精发育为2-细胞期胚胎;将附睾尾精子注入卵周隙进行带下受精,30个存活的卵细胞中有4个  相似文献   
30.
近日,英国政府生育监管机构发布了一项公众咨询,调查人们对最具争议的为避免严重遗传性疾病的新医疗程序的态度。这项医疗程序是通过结合双方父母以及一名健康女性捐献者的DNA从而预防基因疾病的。这项技术备受争议是因为它将产生体外受精胚胎,携带有父母以及一名健康女性捐赠者的DNA,并利用基因改造的方式将捐献者的DNA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