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特低渗油藏油气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外对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水两相中,对于油气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研究很少.用特低渗透油藏的天然岩心,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流体,不同介质及不同注气条件下气驱油启动压力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油气两相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的增加而降低,与流体的流度呈半对数直线关系;随含油饱和度的降低而增加;有效应力对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很大;启动压力梯度随着回压的增加而降低,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2.
低渗气井水锁伤害半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锁伤害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评价水锁伤害对低渗气井产能影响时主要通过岩心水锁伤害实验实现。由于实验时间短、岩心长度小等限制,因此无法准确描述作业周期长的低渗气井水锁伤害半径。通过对水锁伤害机理分析,确定影响水锁伤害半径主要因素。结合渗流力学理论将水锁伤害过程近似为毛管束模型的活塞式运动,推导出水锁伤害半径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井的钻完井和测试资料,进一步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运用该方法可以准确计算作业周期长的低渗气井水锁伤害的半径,准确评价其对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针对缝洞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介质,基于孔隙网络构建理论,构建了两种不同的孔隙网络模型,并基于能量守恒与达西公式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流动模拟,通过与基于数字岩心流动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目前两种主要孔网建模的方法均不能准确描述缝洞特征显著的碳酸盐岩介质,但由于基于中轴线法构建的孔网中会产生数量众多的孔隙与吼道,因此该方法可以被用来表征缝洞介质,但需要从缝洞系统特征入手对其加以改进,以期在未来可以准确的描述缝洞型介质。  相似文献   
94.
北特鲁瓦油田是近年来在滨里海盆地东缘发现的大型油气田,石炭系碳酸盐岩是最重要的含油层系。通过岩心、测录井资料分析,以及大量薄片及扫描电镜微观观察,认为北特鲁瓦油田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地层属于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3个亚相;以及膏岩坪、白云坪、潟湖等7个微相,各沉积微相的特征显著。剖面及平面上沉积演化分析表明,上石炭统沉积时期处于一个海平面逐渐下降的过程,在Б2时期,研究区全部为开阔台地亚相;到A2时期,研究区大部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亚相。通过总结平面上各微相分布规律,建立了适宜北特鲁瓦油田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通过微观孔隙类型及特征分析,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发现局限台地内的白云坪微相及开阔台地内的台地滩微相储集物性最好,其内发育的粉晶生屑云岩、晶粒云岩及亮晶颗粒灰岩、生物格架灰岩是油田最有利的储集层。上述研究成果将为油田后续的评价开发提供新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5.
由于强烈的成岩作用,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复杂,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相近的岩心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实验特低渗岩心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双峰分散型、双峰偏细歪度型及双峰偏粗歪度型;通过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孔隙结构对水驱及后续CO2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结构岩心CO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不同,对于双峰偏细歪度型岩心,CO2驱主要驱替小孔隙中的富集原油,提高了微观波及效率;对于双峰偏粗歪度岩心,CO2驱主要驱替大、中孔隙中的残余油滴和油膜,提高了驱油效率,实验结果为CO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及油藏优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
李港  张占松  郭建宏  陈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0):12900-12910
束缚水饱和度是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和油气藏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进行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评价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其中核磁共振测井一般通过确定横向弛豫时间截止值来计算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而在中东H油田M层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中发现,部分实验样品出现了“扩散耦合”现象,导致通过T2截止值难以准确求取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通过提取核磁共振T2谱中反映孔隙结构与流体赋存状态信息的特征参数,并结合铸体薄片等资料探讨这些参数与束缚水饱和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规避T2截止值从而避免“扩散耦合”现象对模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与核磁孔隙度、区间孔隙分量及T2几何均值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基于上述参数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预测模型,在中东H油田M层组中对预测模型进行实际井验证,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为后续判别储层流体性质与水淹层识别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7.
特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层间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研究。采用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效果,并利用微观可视模拟技术研究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微观驱油机理。结果表明,岩心单管和双管驱油实验水驱结束,转注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后,采收率分别提高了7.47%、23.14%;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的注入可对驱油剖面进行有效调整,增加原油动用程度;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簇状、孤岛状、膜状、盲端状以及柱状5种形式存在,簇状剩余油所在比例最大;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可通过增黏、屏蔽暂堵、乳化以及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变等多种作用机制协同,将水驱后剩余油以“塞流式”或乳化分散形成小油滴被夹带渗流运移产出,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洗油能力,在特低渗油藏开发中具有优异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韩心奕 《河南科技》2022,(2):112-114
中东地区普遍发育滩相孔隙型灰岩储层,孔隙类型多,孔喉结构复杂,常规的储层分类难以满足储层精细刻画的需求.笔者总结了近年来针对中东地区滩相孔隙型储层的岩石结构分类、孔隙分类、物性分类、核磁共振分类及测井资料分类五种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可用于类似孔隙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99.
四川盆地东部黄草峡构造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复杂、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类型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对储气库改建至关重要。结合岩心观察与物性测试数据,利用常规三孔隙度曲线和成像测井资料,对黄草峡构造12口井嘉陵江组储层孔、洞、缝进行测井识别,总结了不同类型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测井综合解释结果表明,嘉陵江组储层主要发育在嘉二-嘉一段,嘉二2储层以孔隙-裂缝型为主,孔隙型和裂缝型其次;嘉二1-嘉一储层类型以裂缝型为主,裂缝-孔洞型其次。嘉二-嘉一段储层的发育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白云石化作用、构造曲率变化、岩性及现今构造应力、埋藏岩溶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特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树101井区特低渗透油层,结合油藏条件,通过一系列室内实验,确定了CO2驱油机理。研究表明:随着CO2注入量增加,溶解油气比、体积系数和膨胀系数增大,粘度降低,束缚水体积膨胀。在27MPa下注入CO2,地层油体积膨胀1.4847倍,残余油饱和度降低11.43%,地层油粘度降低到原粘度的48.51%,束缚水体积膨胀1.1324倍。同时当地层压力从27Mpa降低到原始地层压力后,依靠溶解CO2膨胀能,可采出原油15.49%。此外,注入CO2后,CO2-地层油的界面张力降低,CO2可使地层油中的轻质烃抽提和汽化,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