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探讨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多缝洞系统的井间连通方式。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储集层复杂的特点,通过示踪剂曲线特征分析油藏井间连通方式,从峰型、主峰高宽比、主峰拟面积和注水推进速度4个方面评价曲线特征与连通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油田主要有单一连通型和复合连通型2种连通方式,其中以单一连通型为主,占73.5%。典型井分析说明连通方式与单井所处的地质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2.
LNS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其砂岩含气储层与页岩夹层的声波传播速度特征相似,常规方法难以有效识别该类含气储层并刻画其平面展布。通过构造及小断层的精细解释确定有利的裂缝发育区,然后在拟声波反演滤除须二段泥质部分的基础上,利用低频增量属性对储层含气性进行检测以降低地震的多解性,在考虑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流体检测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须二段有利勘探区域,并建立了有效的储层预测模式,为下一步勘探及井位部署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3.
耐高温低伤害压裂液配方优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海低孔渗气田具有埋藏深、温度高、低孔低渗的特征,加之海上压裂施工工艺,要求东海气藏压裂液应具有耐高温、耐剪切、低伤害、高温延迟交联、破胶快及易返排等特性。因此,研究在对稠化剂、交联剂、温度稳定剂以及破胶剂等优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优选出适合此区块的压裂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压裂液耐温耐性能好,适用于160℃的地层,剪切稳定性强,高温延迟交联剂的使用提高了交联性能,施工摩阻低;配伍性强,对储层伤害率低;破胶性能能够满足海上压裂施工的需要。该体系在海上160℃储层压裂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保证了海上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4.
碳酸盐糜棱岩的变形特征与变形—变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区碳酸盐糜棱岩为例,他碳酸盐糜棱岩的变形特征、形成原因,与长英质糜棱岩的区别,并研究了其变形-变质机制。  相似文献   
55.
张博  王洪斌 《天津科技》2009,36(5):50-52
近年来,海上新开发油气田中,低孔、低渗、高温储层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对此类储层的改造非常的具有挑战和实际意义。该类油气藏的酸化改造技术,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设计和施工模式,为实现此类储层更大程度上的资源动用和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6.
测试的成功关乎一个储层的潜力评价,在勘探中越来越显得重要。而在元坝地区碳酸盐岩测试实践中仍存在诸如地质认识欠缺、测试管柱起下困难、测试工具损坏以及测试工作制度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解决。试油测试技术管理人员通过不断实践研究,总结优化出适合碳酸盐岩性油气藏的测试压差、开关井时间、测试管串组合,形成针对性的中途与完井测试技术,满足碳酸盐岩性油气藏的各种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57.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铜川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储层类型、成岩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规律。通过对区内十余口钻井的岩心及地表剖面样品的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显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裂缝孔隙以及填隙物内微孔。按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可分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型储层(A类)、铁方解石强胶结型储层(B类)、压实致密型储层(C类)和裂缝-溶蚀型储层(D类)。这4类砂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差异大,A类储层早期绿泥石包壳及早期油气充注减缓了储层压实作用,属边致密边充注型储层;B类储层的压实减孔和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黏土矿物堵塞喉道降低了储层物性,属早期致密型储层;中晚期铁方解石胶结是C类储层低渗的主控因素,属早期含水后期胶结致密型储层;晚期裂缝和酸性溶蚀是D类储层物性改善的主控因素,属先致密后充注型储层。  相似文献   
58.
随着碳酸盐岩储层逐步向超深层开发,储层闭合应力增加,需要提高酸蚀裂缝在高压下的导流能力。将高通道加砂的方式与酸压相结合,通过实验测试优选支撑剂的强度及铺置方式,并测试了酸岩反应后连续加砂与通道加砂下的导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强度的陶粒支撑剂可以有效地提高酸蚀裂缝在高压下的导流能力。在相同的加砂强度条件下,增加支撑剂团块的数量可以降低单个支撑剂柱的有效应力,提高支撑剂柱在高应力下的稳定性。在50 MPa应力条件下,采用86 MPa陶粒、高通道铺砂的方式,裂缝复合导流能力较常规酸蚀可以提高51%以上;90 MPa应力条件下,导流能力增加幅度达到700%以上。通过改变铺砂方式,既可以节约支撑剂数量,降低施工风险,也可以形成稳定牢固的通道支撑,大幅度提高超深碳酸盐岩储层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59.
因为种间杂交、多倍化和无融合生殖等现象,苹果属植物以难于分类和鉴定而闻名,其中尤以山荆子种复合体为甚.本文针对山荆子种复合体中的主要自然分布植物和关系可能较密切的花楸苹果组植物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十五个苹果属分类群包括一个四倍体,四个三倍体,十个二倍体,天目山湖北海棠、泰山海棠、日瓦海棠(新拟)、紫花海棠、冬红果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核型多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属较原始的类型,沧江海棠核型为1A,最为原始,三叶海棠核型为3B,最为进化.试验结果提示分布于天目山顶部的很可能并非湖北海棠,而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种,它可能与平邑甜茶和泰山海棠的杂交亲本有关;山荆子也有可能与其亲本有关;四川西部发现的日瓦海棠与锡金海棠近似,但其核型及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因此也支持该种成立.核型分析结果也为后续的基因组原位杂交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60.
以安徽省巢湖地区下三叠统和龙山组顶部的黑色泥页岩段及其产出的含鱼化石碳酸盐岩结核为研究对象, 综合岩相学、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和环境矿物学等分析手段, 探讨富有机质页岩中含鱼化石碳酸盐岩结核的形成机制及可能的地质环境指示意义。结核中心三维保存的鱼化石和较高的碳酸盐含量(80%)表明结核形成于早期成岩阶段, 结核内部呈同心环状结构, 从中心至边缘, 碳酸盐矿物含量降低, 硅质碎屑矿物增多并逐渐出现纹层, Fe和S含量升高、δ13C值增高、δ18O值降低和TOC含量逐渐增多等特征均表明结核为同心生长模式。对围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分析结果表明, 结核形成于硫化还原环境。结核出现在斯密斯亚阶与斯帕斯亚阶界线(SSB)之下1 m处, 与界线层有机碳埋藏增加、碳同位素组成快速正漂移(δ13C = -1.3‰~1.9‰)和水体硫化还原事件吻合, 有潜力作为华南地区SSB的辅助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