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4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558篇
系统科学   163篇
丛书文集   286篇
教育与普及   10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8篇
现状及发展   83篇
综合类   872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以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从生理(体长、运动行为、产卵率),生化(活性氧水平ROS、细胞凋亡水平)及分子(14种胁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研究六溴环十二烷(HBCD)急性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HBCD急性暴露浓度为20 nmol/L时,只会显著降低秀丽隐杆线虫的运动行为,表明运动行为是最敏感的生理指标。当HBCD急性暴露浓度为200 nmol/L时,秀丽隐杆线虫体内ROS水平和细胞凋亡水平显著提高。当HBCD急性暴露浓度为20~200 nmol/L时,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胁迫相关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主要是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hsp-16.2,hsp-16.48,sod-1,sod-3和cep-1)的影响。因此,HBCD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途径对线虫产生毒性作用,并且hsp-16.2,hsp-16.48,sod-1,sod-3和cep-1基因具有调控秀丽隐杆线虫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2.
观察体外定向诱导Ⅰ型骨质疏松山羊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山羊动物模型,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其骨髓基质细胞.第二代细胞分别成脂、成骨诱导培养,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判定其分化结果.成脂诱导21 d,油红O染色有脂滴形成;成骨诱导14 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连续诱导35 d,茜素红染色证实有钙化结节形成.Ⅰ型骨质疏松山羊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223.
紫草素是从传统中药紫草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醌甲基三萜,具有抗氧化、抗炎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实验研究紫草素对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紫草素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紫草素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草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并且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增多,凋亡率逐渐增加.从而可以推测紫草素具有治疗结肠癌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224.
 利用通用天文软件SKYMap Pro Version 8计算了木星和土星的月视赤纬,将其与ENSO循环及赤道太平洋关键区海温距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明显联系,主要包括:木星视赤纬由正经过赤道变为负时,容易发生EL-Nino事件,而且事件持续时间较长,1980年代及以前发生过3次这样的情况都对应持续较长的EL-Nino事件,1980年代以后的2次EL-Nino事件群发期,其中心都发生在木星视赤纬从正向负转化期间.EL-Nino易发生在木星视赤纬的正极值和赤道附近,而负极值附近很少发生.LA-Nnia事件在1980年代及以前发生在木星视赤纬极值和赤道之间的中间视赤纬区域内,但1980年代以后,则容易发生在木星视赤纬负极值附近.一些EL-Nino事件发生年的木星视赤纬位置近乎在1条直线上,过去60年中有4条这样的直线,将EL-Nino事件分成4个组,每个组内都准确地由4个事件组成.当土星视赤纬靠近或离开赤道时(大概在±5°~10°),都会有EL-Nino发生,但在赤道区域却几乎不发生EL-Nino事件.  相似文献   
225.
These years Yuangong copper-bearing intrauterine devices (Cu-IUDs) have been used because of less side effects in use. The corrosion of copper is essential to the success of contraception, and the release behavior of indomethacin from medicated Cu-IUD is related to its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is study,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ease behavior of cupric ion of three kinds of Yuangong Cu-IUDs and indomethacin of medicated Yuangong 220 Cu-IUD. Cu-IUDs were incubated in simulated uterine solution (SU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upric ion and indomethacin were analyzed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FAAS) for 60 days and UV/vis -3310 spectrophotometer for 60 days,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y of copper after corros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SEM. In addition, we detected cytotoxicity by MTT of L929 mouse fibroblasts cells caused by extracts of the three Yuangong Cu-IUDs. The release behavior of cupric ion for three kinds of Yuangong Cu-IUDs was biphasic, which consisted of the initial burst release and then slow and constant release. In vitro release experiment confirmed a biphasic release of indomethacin from Yuangong 220. The copper wire of Yuangong Cu-IUDs showed uneven corrosion. The RGR value of Yuangong 365 Cu-IUD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medicated Yuangong 220 Cu-IUD and RGR value of medicated Yuangong 220 Cu-IUD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Yuangong 300 Cu-IUD. The cupric ion release and indomethacin release showed biphasic. Indomethacin increased the cupric ion release rate and might diminish the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burst release of cupric ion. The toxicity grade of these three Yuangong Cu-IUDs was 4. We should canvass the adverse events of Cu-lUDs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ments, and try our best to reduce the toxicity of Cu-lUDs.  相似文献   
226.
按照0(对照组)、10、20、40μmol·L-1浓度配制盐酸埃克替尼溶液,分别作用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24、48、72h,用流式细胞仪测药物作用后ACC-M细胞凋亡率;同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它在体外对ACC-M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统计学分析,细胞凋亡率与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作用时间成正相关,药物作用于ACC-M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加.实验表明,盐酸埃克替尼可能通过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Bax蛋白的表达,诱导ACC-M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27.
当给定连架杆三对对应位置时,为提高机构传动特性,提出优化目标为,在传动范围内其传动角的最小值为最大;建立解析方程,优化设计四杆机构;举例说明了此优化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推广到类似的其它连杆机构课题上去。  相似文献   
228.
以癌细胞诱导分化物维甲酸为平行对照,应用中药有效成份熊去氧胆酸处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观察比较熊去氧胆酸及其与维甲酸的组合对MG-63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及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熊去氧胆酸、维甲酸及其组合联合处理之后,MG-63细胞体积增大,核质比例减少,形态趋于规则.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则明显下降.细胞终末分化标志物I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强,骨结节形成数目增多,且结节结构更为典型.其中,熊去氧胆酸和维甲酸联合组对MG-63细胞周期的阻滞及细胞终末分化指标I型胶原的表达、骨结节形成的诱导均强于单独处理组.结果表明,熊去氧胆酸具有与维甲酸相近似的诱导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且两者组合具有协同诱导成骨肉瘤细胞分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9.
为探索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的生长规律和最佳接种密度,以3.0×10^5个/mL、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和7.0×10^5个/mL等5个接种密度培养了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绘制了细胞生长曲线和活力变化曲线.结果显示,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接种培养前24h细胞处于适应期,生长曲线上密度增长不大,期后细胞进入对数增长期,生长密度呈指数增长.以3.0×10^5个/mL和4.0×10^5个/mL接种培养的在120h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4.65×100个/mL和5.59×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6.9h和26.7h;以5.0×10^6个/mL、6.0×10^6个/mL和7.0×10^6个/mL接种培养的在96h就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5.14×10^6个/mL、5.36×10^6个/mL和5.1×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2.4h、24.1h和25.2h.各组在培养的96h以前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且变化较小,120h和144h时细胞活力开始下降,且接种密度越高活力下降越快.该细胞以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接种培养能达到较高培养密度,细胞生长快,且细胞峰值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30.
以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野生品种巴东红三叶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B-1至MB-9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出最佳培养基是MB-9培养基.以白三叶(Trifoliumrepense)裁培品种“路易斯安娜”和“Huca”的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MB-9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形成以后,均在MB-9固体培养上继代培养3~4次后,获得胚性愈伤组织,然后转至MB+3mg/L2,4-D+07mg/LBA+02mg/LNAA+2mg/L甘氨酸+500mg/LCH+3%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经强化培养,2个月后,获得胚性细胞悬浮系.实验结果表明,缩短换液时间,即每隔3~4d换一次,可加快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