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02篇 |
免费 | 90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118篇 |
教育与普及 | 6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16篇 |
综合类 | 32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75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181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31.
古地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古地震学蒙于19世纪晚期,现代古地震学则形成于70年代末。我国的古地震学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走向成熟3个阶段。古地震学在探槽技术,识别标志,测年和理论模型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没有成熟到可以为概率地震预报提供高信度的数据。未来需要继续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古地震的地质证据,年代学,位移的研究;完整性,区域古地震特征,大地震重复的理论模型;重视注意稳定大陆地区的古地震研究和利用技术和边缘学科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在分析了小位移测量仪测杆驱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检测测杆上升高度的测杆控制方法。并通过对处理器控制大功率器件时所受干扰的具体分析,研究了硬件抗干扰措施和软件抗干扰方法,消除了测杆运动过程中大功率器件产生的干扰对测量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基于腊寨水电站大坝右岸滑坡位移观测资料,运用分形几何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滑坡位移矢量角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滑坡位移矢量角的赫斯特指数H与时间相关函数C(t)随着滑坡失稳程度的加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位移矢量角与滑坡稳定状态同步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说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用于滑坡动态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137.
刘红梁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0(3):264-269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作用对不规则结构具有显著影响。针对4次著名的大地震,对不规则结构的扭转不利影响做了分析;对国内外有关结构规则性的研究进展、国内专家学者在结构扭转规则性问题上的学术碰撞做了全面的总结;对规范扭转指标—位移比和周期比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和研讨,指出了在结构动力学基础上所得到的结论与位移比指标、周期比指标之间存在的逻辑瑕疵,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8.
设计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全光纤微振动干涉测量仪,通过小波分析对干涉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实际的位移信息。并给出了具体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小波变换处理干涉信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以某山岭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高仰坡隧道模型,通过编制转换程序,导入有限差分程序FALAC3D进行计算,基于有限差分程序本身后处理的弊端,采用Tecplot程序进行后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仰坡支护前后坡体位移可知,相对于短台阶法开挖,采用CD法能够有效控制洞口仰坡滑动位移,保证仰坡整体稳定性,同时能够较好的与仰坡支护结构协同工作,因此施工过程中建议采用CD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40.
提出了6-3-3并联机构在给定姿态下工作空间分析的计算机仿真方法,该方法要点是:对给定的三维空间,不需拆解支链杆,只需使用三维搜索法遍历该空间,基于该机构逆位移解,结合滑块运动范围、球铰链半锥角最大值、奇异性条件和支链干涉动画检验,即可排除该三维空间中位姿不可能点,同时显示其中位姿可能点集——工作空间边界三维图形,作为推论还给出了使用工作空间截交面检验其内部是否存在空腔的方法。为6-3-3并联机构的设计和轨迹规划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