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8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系统科学   40篇
丛书文集   172篇
教育与普及   1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综合类   431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31.
本文从信号系统分析及处理的角度,引用谱分析的概念,对质量均布的单跨梁的振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振动位移的谱关系。  相似文献   
32.
本文用双曝光逐点分析法散斑照像测量涂有广告色的有机玻璃面内微位移,并对最小可测位移量进行了分析计算。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相似文献   
33.
坐标变换在力不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试图通过位移矢量、加速矢量对其进行较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34.
给出了一个内射单侧权位移,其权序列空间H~2(β)≠H~∞(β),但对任意φ(z)属于H~∝(β),其部分和序列按算子范数收敛于φ(z).从而否定回答了Shields在文献[1]中的第12问题.  相似文献   
35.
36.
在已有的基尔霍夫-乐甫型壳体形变位移表达式的基础上,由壳体形变前后基向量变换关系式出发,引入一个变换方阵,并对壳体形变过程的各物理量的几何意义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37.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位移模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震强度、地震波、结构层数与跨度、强柱弱梁系数等影响水平位移模式的主要因素,通过大量算例分析,提出了确定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水平位移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边坡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目前的分析方法仍存在不足,为了更加高效准确地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实现失稳判据的量化,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强度折减法,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以某工程边坡计算边坡逐步强度折减系数下位移变化情况,建立强度折减系数-位移的突变数学模型,分析在天然工况及地震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并与强度折减法、极限平衡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得出的安全系数与强度折减法、极限平衡法所得安全系数基本一致,验证了此类方法的可行性,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判据。  相似文献   
39.
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千斤顶顶进力的不均匀引起的纵向位移是管片间初始错台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的隧道纵向位移计算方法,未能考虑隧道开挖后围岩卸载破坏的变形特征及围岩与衬砌结构的协同作用效应,预测误差较大。建立了考虑围岩卸载扩容效应的等效地基抗力系数计算方法,提出了能考虑螺栓个数的等效抗剪刚度计算公式,建立一种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的改进管片拼装式隧道纵向位移理论计算方法。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表明:考虑围岩开挖卸载过程中围岩的非线性体积相关塑性变形(即扩容效应)更合理;考虑壁后注浆液固化过程的时效性,采用改进的滑移边界条件计算的纵向位移最大值是传统的固定端边界的计算值的2.3倍,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本文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也更安全。  相似文献   
40.
为了突破传统测温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利用NaY (WO42:Eu3+玻璃陶瓷(glass ceramics,GC)实现了具有非接触、实时响应、自校准等优势的双模荧光强度比(luminescence intensity ratio,LIR)测温。采用高温熔融淬灭法制备出含NaY (WO42:Eu3+纳米晶的透明GC样品,并进行系列光谱测量和热敏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Eu3+的激发态能级5D15D0和基态能级7F27F0为两对独立的热耦合能级,可分别基于这两对热耦合能级实现性能优异的双模LIR温度传感。该双模LIR测温技术数据可靠、测温范围广、灵敏度高,再结合GC材料优势,是可用于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核心技术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