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94,39(6):533-533
本文选择了兴蒙造山带为例,探讨软流圈隆起与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变间的关系.兴蒙造山带展布范围大体相当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的范围(图1).它是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基础上形成的.早古生代末(S_3-D_1)是该区最主要的一次碰撞造山事件,以早古生代地层(∈-S_2)普遍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以及发育的深成岩和磨拉石建造为标志.中古生代(D_2-3)大陆岩石圈发生暂短的裂解,形成陆间洋盆.法门阶底部不整合标志古亚洲洋最后封闭与造山,造山作用相对比较弱,没有广泛分布的磨拉石建造,上志留-下泥盆统的地层组成宽缓对称的褶皱,岩层基本不变质或弱变质.中石炭-早二叠世全区广泛处于陆表海环境,二叠纪陆内裂谷阶段,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和晚古生代末的碱性花岗岩带,晚二叠世-三叠纪全  相似文献   
42.
桂东南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南部发现的紫苏花岗岩体及其中的大量基性麻粒岩、片麻岩包体的研究表明,麻粒岩包体普遍发育等温减压后成合晶变质结构,其主要变质反应为:Ga Sill→Spl Q;Ga Q→Opx Crd和Gt Sill Q→Crd,显示麻粒岩经历了快速抬升揭顶作用。基性麻粒岩中锆石主要由内核和外壳组成,内核以变质结晶特征为主,外壳为岩浆结晶特征,内核变质结晶年龄集中分布于(950-1100)Ma,外壳岩浆结晶年龄为248Ma,而紫苏花岗岩的Sm—Nd矿物一岩石等时线年龄为202Ma,并具有典型A型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标志着印支期造山作用的结束。据此,提出桂东南印支期A型紫苏花岗岩的源岩为中元古末四堡期造山事件(格林威尔)形成的麻粒岩相变质岩,印支期碰撞造山后的快速抬升伸展揭顶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了A型紫苏花岗岩,这为华南中元古末四堡期(格林威尔)江山-绍兴造山带的南延和晚古生代特提斯造山带的东延,以及印支期造山作用的结束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3.
44.
东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证据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薄弱。通过全面评述该区变质岩研究成果,作者认为: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剥露经历了240~200Ma的板片冷俯冲冷折返和196~163Ma的岩石圈拆沉热折返;热折返伴随了广泛而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中酸性岩浆活动,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的发生;超高压变质岩p-T-t轨迹由两部分组成,即反映板片冷俯冲冷折返过程的发夹状曲线和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热折返过程的新月形曲线。通过对花岗岩类同位素年龄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初步确定在200~100Ma之间发育大量花岗岩类,并集中在150~100Ma为主(即侏罗纪—白垩纪之交),高峰时间为130Ma左右;花岗岩类大量发育指示了岩石圈拆沉的存在,且滞后于根据变质岩研究所揭示的拆沉时间。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和西太平洋古陆在侏罗纪与欧亚大陆拼贴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长期处于挤压环境,伸展作用被抑制;白垩纪的碰撞晚期伸展和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地区的外部挤压消失,导致造山带岩石圈迅速强烈拆沉伸展和减压增温熔融,从而形成大规模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和中酸性火山岩。总之,东秦岭—大别地区岩石圈拆沉所导致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J3—K1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相似文献   
45.
西藏札达盆地构造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札达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南西部,是发育于喜马拉雅山内部的盆地。盆地北东侧以阿依拉日居断裂为边界,该断裂属逆冲性质。西北边界为曲松断裂,为一拆离断层。盆地西南主边界为藏南拆离系(STDS),是盆地主控构造。盆地内部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纪地层,可以分为上下2个部分,即上部的湖相沉积和下部的河湖交互相沉积。湖相沉积是以泥岩为主的巨厚沉积;河湖交互相沉积以砾岩层的出现为标志,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札达盆地的主控构造为伸展构造,但同时经受了垂直于造山带的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46.
实验观察磷酸吡哆醛对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开矿学的影响,选用妊娠18dWistar大 鼠胎鼠,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海马神经细胞,通过原代低密度细胞增减法观察磷酸吡哆醛(PLP)对其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10um时,能明显地促进海马神经细胞轴突的伸展,但对树突总长度、每个轴突上的分叉数及胞体的突起数均无明显影响;Ifenprodil和Picrotoxin尽管能显著拮抗PLP介导的神经细胞轴突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木质素改性产物(GCL1-JB)的结构对其分散稳定性及吸附特性的影响,通过向GCL1-JB水溶液中添加二氧六环制备一系列不同构象的GCL1-JB.利用分散稳定仪和逐层自组装技术研究不同构象GCL1-JB对水泥的分散稳定性及吸附特性,发现GCL1-JB的构象越伸展,吸附量越小,但对水泥的分散稳定性更好.GCL1-JB构象较伸展时,能平坦地吸附在固体表面,形成致密平整的吸附膜,有效阻止水泥颗粒间的相互凝聚.这也是GCL1-JB分散稳定性优于木质素磺酸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乌石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石凹陷是一个受南北两条控凹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7号断层控制东洼,南断北超,6号断层控制西洼,北断南超,东西洼之间是以堑背斜来转换两洼之间地势差的构造转换带.乌石凹陷发育两种具叠加特征的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反转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包括古新世长流期伸展,始新世流沙港期强伸展和渐新世涠洲期弱伸展,有半地堑型、堑垒型、...  相似文献   
49.
《科学世界》2011,(4):12-12
这里要说的超级皮肤,可不是所谓iebook的华丽界面,而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鲍哲南及其团队制作的一种新的、某种程度上超越人体皮肤的人造皮肤。  相似文献   
50.
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模型、筛选材料的湿度及颗粒大小、调整边界断层的倾角和滑脱面深度、改变边界受力方向和大小进行试验,对比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材料的湿度增大会抑制模型中断层的产生,滚动颗粒比例的增加不利于断层在平面上的保存;距离边界断层一定范围L0内,断层的产生受张应力和重力共同作用,次级断层与边界断层近平行,距离大于L0后模型变形主要受张应力控制,产生与其近垂直的断层;合理设计的模型可以解决边掀斜边伸展模型中力的传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