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7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9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39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官场小说中,南飞雁的官场小说呈现出某种独特性。他将官场小说与世情小说相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官场世情小说。他的小说通过两性关系勾连起社会万象,从而展现物欲时代和现代科层制下的世态人情。他的小说还通过传统父亲的"在场",揭示当下社会秩序形态的保守性和稳固性,同时传达出惶恐不安的时代情绪。小说文本中暧昧的官方意识形态话语,一方面显露了作者创作价值观的犹疑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下时代的某些分裂症候。  相似文献   
42.
今天,儿童陪护机器人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但同时它也可能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正常社会交流、生命的真实性认识、安全依恋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各种争议也因此而生。以"中道"的观点看待人机共处,则能直面机器人与人共处的事实,从而避免对儿童陪护机器人的各种偏见,并从儿童陪护机器人自身的应用、发展出发,探寻出其伦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3.
探讨了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伦理构建问题,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文化伦理的内涵及范畴,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的“和谐服务”及其本质属性,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和谐服务及可持续服务的实现途径,强调了民生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4.
在人类遗传研究活动中,人类生物样本库通常与研究者签订材料转移协议,由此对人类生物样本和/或数据的移转、使用目的与方式等相关事项进行具体约定。对人类生物样本库情境中材料转移协议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有助于总结和提炼出材料转移协议签订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由于材料转移协议关涉诸多利益相关者,其文本涵括人类生物样本和/或数据的提供、接收与存储使用、隐私保护与保密、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费用、保证与责任等诸多条款。因此,有必要引入治理理念,材料转移协议既可以作为人类生物样本库的治理工具,又应当作为治理对象得到有效的治理,从而合理界定材料转移协议的功能范围,实现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45.
康德哲学中的科技伦理思想一直被学界所忽视。科学、技术和伦理三者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到底应当如何看待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应该达到一种怎样的关系,现有的科学技术是否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日益美好,科技伦理得以合法性存在的哲学依据何在,科技伦理发展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康德哲学中找寻到思路和答案。康德终其一生都在关注"人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自由是康德整个哲学的拱顶石,也是贯穿整个康德哲学的一条内在核心线索。"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合起来就构成了科技伦理研究的整个问题域。科技伦理发展的最终目标一定是要不断提升人的自由度和最终逐渐实现康德意义上的"至善"理想。  相似文献   
46.
<正>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成立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组。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成立了自然辩证法教研室。1986年,在刘则渊等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努力下,获得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授予权。2006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哲学本科专业。2009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同年成立了博士后流动  相似文献   
47.
疫苗是人类抵御疾病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疫苗接种具有风险与收益相互交融、免疫效果有限性等技术特征,加之人们的社会行为选择,会引发疫苗犹豫、分配公正和可持续性等伦理难题,从而影响到其善目的的有效实现。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从多个层面重构公众的疫苗认知,确立多样化的公正分配原则,并且不断强化人们对于持续接种疫苗的道德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消解疫苗接种伦理难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48.
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旨趣在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进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拓展。但是,这条路径已经将环境伦理学引入了歧途,它不仅没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痕迹,也没有对环境问题的实际解决贡献力量。走出环境伦理学困境的诉求和实用主义的精神最终结合并孕育出环境实用主义,由此开启了对环境伦理学的改造之路。改造的核心在于逃离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价值枷锁,将环境伦理学重新拉回到真实的生活世界,其核心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主张多元主义,拒绝形而上学争论以及参与环境实践。  相似文献   
49.
人类社会正快速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中。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然而,貌似客观中立的人工智能技术并未带来预想的性别平等,反而造成女性性别歧视现象丛生,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抗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是人类社会的镜像,虚拟世界出现问题,病根在人类世界。因此,构建机器伦理,加强行业自律,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增强女性在人工智能行业中的话语权,让男女平等观念深入到虚拟世界与机器世界,方是根治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中女性性别歧视的善治之道。  相似文献   
50.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渗透,网络伦理研究已成为当代中西方学者争先恐后投身的前沿课题。由于技术水平、学科历史等诸方面的差异,中西网络伦理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特色和发展趋向。基于当代中西方网络伦理研究现状的文献梳理,从学科发展、学术规模、方法论与问题域四大方面进行中西对比研究,对未来网络伦理研究的发展与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