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圆柱形和三角形电极的EHD强化管内沸腾换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123为工质,对圆柱形电极和三角形电极进行了电水动力学(EHD)强化管内核沸腾换热试验研究。试验换热管为垂直套管式,外层为加热水路,内层为工质回路,中心布置着电极。电场强度范围为0~2.133MV/m,热流密度范围为1.5~10.0kW/m2,换热系数的误差为±9.7%;相应的强化因数的误差为±12.2%。结果表明:两种电极的最大强化因数接近,分别为2.15和2.11;在达到最大强化因数时,三角形电极所需要施加的平均电场强度和能耗比圆柱电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2.
穆朝民  齐娟 《科技信息》2010,(8):I0016-I0017
本文针对《传热学》教学的特点,介绍了热电比拟法、量级分析法、量纲分析法的各自特点和应用方法。并利用热电比拟法、量级分析法、量纲分析法把《传热学》比较枯燥的理论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热学>作为热工类课程,是21世纪工科学生所学的公共技术基础课.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必修的理论课之一,如何提高<传热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保证教学培养方案实施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从<传热学>课程特点出发,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变得越来越小,发热量却普遍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高热流密度电子芯片的温度控制技术对微电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电子芯片的发展为背景,结合微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详细介绍了几种对高热流密度电子芯片的温度控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指出和论证某已发表论中热传导方程的表达式有误,并给出正确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红外物理与传热学的目标红外成像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计算机图形学的光照模型,都是对可见光的光照效果的描述,由于它们没能反映物体的红外特性,因而不能为目标的红外仿真提供显示模型。本文从红外物理及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模型。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由内热源引起的目标的红外特征。从实验结果看,模型的红外仿真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潜水热水机是一种将海水或淡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并通过加压由脐带向水下输送至潜水员,从而给潜水员持续供暖的开放式加热系统。本文建立了某潜水热水机的传热模型,分析了其导热、自然对流、热辐射等传热情况及其保温,另对该潜水热水机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其次,还对其耐海水腐蚀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快速瞬态质量传递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质量松驰时间、质量扰动浓度及扰动方式等因素对快速瞬态质量传递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松驰时间是影响快速瞬态质量传递的重要因素,质量扰动浓度及扰动方式等对快速瞬态质量传递规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跨校修读学分与互认是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跨时空和地域学习同门课程并给予学分认定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传热学的基础上,依据沈阳农业大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了传热学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讲述了具体实施过程,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之处,以期为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