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1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27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轻骑飞起来 跳高的男生真舍不得这位“天赐”的老师。他们相约一起去散步。  相似文献   
42.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作为一个在“乱世”之中追求个性、自由、自主写作的独特的一个,作为一位不属主流又漠视政治潮流,而被中国现代正统文学史排挤在边缘的文学家,在近几被“发现”了,甚至成为一些所谓“新都市”作家追慕的“典范”。她的被“发现”,得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海外学者的推崇。在中国大陆80年代以前的文学史上,根本没有张爱玲的名字,即使提及也多当作“反面教材”,而在海外研究者眼里,她却有极高的位置。如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给了鲁迅26个页码,却给了张爱玲43个页码。有人甚至认…  相似文献   
43.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44.
铁凝一直标榜一种无性别立场的写作,认为惟有如此才能跳出性别赋予的天然的自赏心态,女性的本相和光彩才会更加可信,才可能对人性、人的欲望和人的本质展开深层的挖掘。但通过解读铁凝的小说,我们发现她小说中最光彩四溢、微妙灵动的女性、男性形象,却是其用女性目光叙述的作品,无意识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作品主人公焕发出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45.
京派小说还乡的情节类型,即归来的模式与归来——离去的模式,这种情节模式蕴涵着反思启蒙理性的文化诗学内涵以及京派作家徘徊于都市与乡村的文化心态,进而总结其对现代小说美学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46.
从创作及翻译作品对比看苏曼殊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是中国著名的文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创作及翻译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对苏曼殊创作和翻译的小说及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创作与翻译特点上的异同,及形成某些翻译特点的原因,可从中领会他的翻译思想以及其翻译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7.
亚瑟王传奇故事在英国乃至欧洲可谓家喻户晓,其文学魅力不同凡响。英国文学史上不少作家都偏爱这一题材。本文从亚瑟王传奇题材,历险及浪漫爱情的主题以及叙事结构和语言特点几个方面论述了亚瑟王传奇对英国文学持久不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余华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启迪实现了时间意识的觉醒,开始了在时间艺术上一系列的探索。他通过对时间的割裂、扭曲,建造了自己的语言迷宫;用“宿命时间”组织小说,创造了新奇的形式感;通过词语的堆积,阻滞时间的流逝,创造了仿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9.
在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板块上,马原写下了亮丽的一笔。这主要不是依赖他作品的内容,更多的则是他那恶作剧般小说叙述的“陌生化”形式。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有意识地创作了“活页小说”,形成类似“元小说”的效果。但马原最终被读者抛弃与他最初被读者接受一样,都是因为“形式”,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悲剧。  相似文献   
50.
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有“好的结尾”,应该有“余味”“余音”,这对提高和深化小说的思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短篇小说的结尾,有的是深化主题,完成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最后刻画;有的是渲染气氛,以加强作品的感情色彩,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有的则是带有哲理性的抒情,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