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16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762篇
系统科学   5998篇
丛书文集   565篇
教育与普及   16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99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6067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935篇
  2013年   1077篇
  2012年   1175篇
  2011年   1432篇
  2010年   1350篇
  2009年   1679篇
  2008年   1943篇
  2007年   1638篇
  2006年   1346篇
  2005年   1110篇
  2004年   1045篇
  2003年   830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基于MOS电阻阵列红外图像转换器的红外图像实时生成和显示系统的实现进行了重点论述。根据红外图像仿真原理对典型目标建模,并利用openGL和开发的图像转换等软件,完成目标动态图像数据序列的计算机生成;论述了基于128×128电阻阵列的红外图像数据处理与驱动控制技术,实现了目标动态红外亮度图像向目标动态灰度图像的转换,并利用驱动控制系统以200Hz的帧频速度驱动MOS电阻阵实时生成目标动态红外图像。该系统已在红外成像目标仿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4):F0002-F0002
“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仿真中心,于1997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是仿真技术领域唯一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控制的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模糊控制的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将CO浓度值和烟雾浓度值作为系统输入,风机数值作为系统输出。仿真结果显示,这种模糊通风控制系统用在隧道通风控制系统中可以缓解传统的分级式控制的风机频繁启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不同监测方法下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以及正确判断环境空气变化规律,通过自动监测与传统的连续监测、五日法监测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找出传统方法与自动监测定值之间的偏差,探讨产生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1151系列电容式传感器上非标准件的疲劳寿命对比试验,对铂-铑合金毛细管和铂-铱合金毛细管试件进行对比试验。采用等强度悬臂梁对试件施力,电阻应变片接收施力反馈信号,并采取多项措施提高试验精度。结果表明,铂-铱合金毛细管可以代替铂-铑合金毛细管。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电路课程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了基于电子电路仿真软件Pspice8.0仿真电路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改扩建项目的概念分析及范围界定,介绍了改扩建项目增量效益和费用的识别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液压支架的压力特性并提出对压力变送器的技术要求,阐述了压力传感器的选择和外围电路的设计,对压力变送器的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设计方案,并在OPNET网络仿真软件的环境中搭建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仿真网络,实现了低轨卫星通信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协议,为加入多种移动性管理协议算法,进行分析比较,考察各自的性能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姜巍 《科技咨询导报》2007,(23):139-139
色彩在环境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环境艺术的重要视觉元素。首先掌握色彩的重要特性及色彩的配置关系,色彩与造型的形、质关系,综合考虑色与光,色与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建筑环境的地域具体位置、功能、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等因素进行建筑环境的创造,让环境通过色彩等视觉元素,来传达环境的信息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