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96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7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要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系实际,分析管理育人德育功能的内在要求,指出应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2.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治国思想。儒家把统计者立身惟正,修德示范作为治国前提,而把提高官吏道德修养作为治国关键。同时儒家也认识到法治的作用,提出要教而后刑,主张德主刑辅。通过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兴学校明教化正民心等方法实现其治国思想,传统儒家德治思想对今天的德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在新与旧、西化与国粹两军对垒、剑拔驽张的激烈氛围中,在非此即彼、非敌即友的二极对立思维模式中,人们长期对学衡派作了严重误读,学衡派的实质是一种来自西方白壁德新人文主义的眼光,在西方眼光与学术上与新文化运动主流并无二致,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流;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流有着歧异与不同:在引入西方文化上,反对失于一偏。在对街中国固有文化上,反对对传统一概涤荡的激进言语。他们在主观上试图超越两极对立的思想来探索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出处。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其实质仍是一种西方眼光。  相似文献   
24.
大学生就业与学业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又来我国已加入WTO,国际人才竞争激烈,这样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就业更加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就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有能力参与竞争,能否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在校的大学生应该很好地明确学业与就业的关系,了解就业对学业的要求和标准,从而根据就业的要求去认真搞好学业。  相似文献   
25.
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科学、合理地制定制度。坚持有情教育,无情管理,努力为学生提供一流服务。优化育人环境,加快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积极推行公寓化管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6.
崔雅莉 《吉安师专学报》1993,(1):104-108,103
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是加强高校管理,整顿高校秩序,优化高校育人环境的重要工作。而做好学生宿舍管理中的育人工作,则是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就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育人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法律随着商品的生产与交换的发展导致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进入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法律是公意的表达,是一种公共秩序与公共权威的象征和保障,体现正义、公正与理性,依据在运行状况良好的制度平台上的法律,提供了一种程度和性质的社会主义、公平、秩序以及民主、自由、与平等。  相似文献   
28.
关于法治和德治的争论在东方和西方产生了相似的激烈争论。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约 30 0 0年并将继续。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道德是法治的环境。对于当代中国来说 ,法治和德治都不可或缺 ,不可丢弃。要建设一个文明、民主和强大的中国 ,依法治国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以“以案说法”的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学生演讲、学生讲课、电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并在考试出题方式上注重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弊端,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0.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把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它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紧密结合,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新世纪建党执政,治国育人的治本上策,本文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以德治国”战略的基本内涵和《纲要》颁布的现实意义,同时从教学实践着手,对思想道德修养进行全方位改革,采用直观式,启发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纲要》的内容和“以德治国”思想进课堂的同时,能“入耳,入脑,入心”,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