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5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系统科学   192篇
丛书文集   354篇
教育与普及   49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13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996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697篇
  2010年   620篇
  2009年   659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种作用于钙、磷代谢的激素前体,它与阳光有密切关系。维生素D在人类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清钙和磷的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维持神经肌肉功能正常和骨骼的健全,它是生命必需的营养素和钙代谢的最重要生物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22.
23.
24.
石里克论自然科学、精神科学和世界观的构建韩林合一、引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或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文德尔班(Wilhelm...  相似文献   
25.
两种蛙科无尾类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斑倭蛙:2n=26(16M 1-SM),NF=52,除Nos,2,3,4,6,9等五对为SM外,其余诸对均为M,次缢痕位于8q,威宁蛙2n=26(18M 8SM),NF=52,除Mos,3,4,6,7 等四对为SM外,其余各对为M,次缢痕出现在1q和7q两处,前者频率较高,根据相对长度,臂比值和次缢痕的位置和数目讨论了蛙亚科的核型演化机制,推断可能是相互易位和臂间倒位为主。  相似文献   
26.
“语文课越教越不会教了,”有的教师发出感叹。原因之一恐怕是语文教学内容缺乏确定性。备课、讨论、评卷中常有争议,但往往缺少判别正误、恰切与否的凭据。编辑教材教参,一旦带有主观随意性或发生疏忽,更会给教学带来麻烦。中国语文的模糊性本不是短处,可是在基础教育中若将“模糊性”放开,用来考教师考学生,便会让人叫苦不迭了。这说明我们在研讨语文教育思想、观念、思路、方法时,“教什么”的问题至今并未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7.
28.
卡普里兹是意大利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出生于1925年,在理性力学、计算力学、润滑学、振动与稳定理论、粘弹性力学等许多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出任意大利数学协会副主席、国际数学力学交互学会主席、意大利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2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百年来赢得无数的争辩,无论是其学说中的核心之处如无意识,或其学说在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运用,争辩除了学说自身的问题外,也不能忽视学科中蕴含的人文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30.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