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我们发展了聚乙二醇(PEG4000)支持的CuI催化的Huisgen环加成反应合成三氮唑衍生物的新颖方法.在聚乙二醇(PEG4000)支持的CuI的催化下,芳基叠氮和末端炔的Huisgen环加成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得到三氮唑衍生物.初步研究负载催化剂的回收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2.
3-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氮唑(1a-lg)与2,6-吡啶二甲酸(2)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碘化铵和POCI,作用下,高产率制得7种1,3-双[3-芳基-l,2,4-三唑并[3,4-b]-l,3,4-噻二唑-6-基]吡啶类衍生物(3a~3g),并利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3.
三氮唑羧酸酯类席夫碱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5-氨基-1H-1,2,4-三氮唑-3-羧酸出发,合成了7种5-氨基-1H-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类席夫碱,对其产率,物理性持作了首次报道,采用UV,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实验室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4.
以L—丝氨酸为原料,合成了旋光纯度很高的4(S)—2—甲基—4—甲氧羰基—2—噁唑啉单体。该化合物在对甲基苯磺酸、硫酸二甲酯等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正离子开环聚合,获得了具有光学活性的聚合物。结构分析表明,产物具有两种类型的结构,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用量对这两种结构成份的相对含量有影响。对开环聚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通过用多效唑对冬小麦浸种和各时期不同浓度的叶面喷施证明,在冬小麦上拔节期前4—5天,喷施多效唑196ppm为最合适。并从群体器官结构水平揭示了多效唑的作用,表现在能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厚度;稳定后期叶面积;改善产量因素结构。增产率小区试验(对照倒伏情况下)30.75%,大区试验为10.7—11.9%。  相似文献   
66.
本文综述了广谱抗蠕虫新药氟苯达唑的抗蠕虫活性、应用及其安全性,为我国动物蠕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头孢唑啉钠分光光度法反相测定的机理,拓宽了三元配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药物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68.
本文合成了十二个1—[2—(2.4—二氯苯基)—4—甲醇—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咪唑类新衍生物,在(口恶)环4位上为甲氧羰基(甲氧磺酰基)。从这十二个化合物中选取有生物活性的九个化合物,回归得到 QSAR 方程:log(1/EC_(50)=-1.248+0.00149logp+0.2048(10gp)~2N=9 r=0.886 s=0.258 F=11.0该方程表明:1.3—二氧戊环—咪唑类化合物对棉花炭疽病菌抑菌活性只取决于疏水性参数 logp,通过该方程能够预测系列化合物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所成合的34个1,3.4-及 1,2.4-噻哒唑系杂环偶氮染料和17个苯系偶氮染料测定的光谱数据的讨论及对部分噻哒唑系染料进行的PPP-MO法计算.研究了噻哒唑系杂环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一组有关PPP-MO法计算的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且可用于解释噻哒唑杂环结构对颜色灼影响。  相似文献   
70.
本文用斜率法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HPMBP,HA)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铒(Ⅱ)及铥(Ⅲ)的溶剂效应,萃取平衡可表示如下: Ln~(3+)+3(HA)_0=(LnA_3)_0+3H~+ 实验测定了在两种溶剂(1、2—二氯乙烷、氯苯)中,有机相萃合物的生成常数logβ°_(300),并以Hildebrand正规溶液理论为基础求出logβ°_(300)半径经验公式: 对ErA_3:logβ°_(300)=log(1000d/M)-0.47(9.65-δ)~2+16.95 对TmA_3:logβ°_(300)=log(1000d/M)-0.47(9.73-δ)~2+17.27 式中:d、M及δ分别表示有机溶剂的密度、摩尔质量及溶解度参数,由半经验公式计算出的logβ°_(300)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